.

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丨川东北女孩出嫁前

白癜风用什么药膏 http://m.39.net/pf/a_4639925.html
01:54

封面新闻记者汪仁洪

明清及民国时代,川东北一带女孩出嫁前的最后一天晚上有一种婚俗仪式:女孩与闺蜜、亲友围坐在一起,彼此唱歌,一方以歌谢恩,诉说伤心离别,一方以歌祝福,为女孩送行。这种仪式一般在娘家的堂屋(即现在之客厅)举行,故曰“坐歌堂”。年2月20日,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民俗文化协会副主席补天,向封面新闻记者讲述了岳池县“坐歌堂”实景和该婚俗的来龙去脉。

实景:唱到谁谁给“小礼性”

补天口述坐歌堂

补天回忆,去年11月,他同岳池县民俗文化协会主席张安福等人,到九龙街道大石桥小区调研“坐歌堂”婚俗,见证了陈家嫁女“坐歌堂”实景。

出嫁姑娘叫陈红梅。按照当地习俗,出嫁时要哭嫁。哭嫁开始,陈红梅哭一声“我的妈呀”,就哭得泪流满面,唱者哽咽,听者泪下。

坐歌堂

坐歌堂唱词内容是:陈红梅感恩父母及亲人,伤心离别;闺蜜、亲友则祝福和教育、提醒陈红梅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唱到谁时,谁就向桌上丢“小礼性”(小红包),以图吉庆、以表祝贺。

74岁的刘顺技老人唱哭嫁歌几十年,她对陈红梅唱道:“三尺白布漂漂白,我劝小妹改性格,十分性格改九分,改了九分进婆门。”岳池县民俗文化协会妇委会委员文艳也会哭嫁歌,她对陈红梅唱道:“陈红梅女儿家,出门不要打哈哈(意为要礼貌待人)。”

迎亲

3年前,岳池县镇龙镇居民卢春玉的孙女苗苗出嫁,也固守了“坐歌堂”婚俗。当晚,苗苗与同伴、亲友一起唱歌。歌词内容有苗苗与同伴、亲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感恩之情,也有苗苗的姨妈、姑姑告诫要如何待人接物、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处理好婆媳关系的内容。

“手把窗花十二格,回六格来留六格。留得小兄接姐姐,接回姐姐过正月……”苗苗的姑姑唐正蓉,以苗苗的弟弟的口吻唱说《接姐姐》,把姐弟情那缠绵的离情别绪,唱得荡气回肠。

起源:湖广移民

嫁装

“明末清初时,湖广填四川,湖广移民把婚俗、‘嫁女歌’带到岳池、带到四川。”补天介绍,这些婚俗、特别是“嫁女歌”在经过整合、演变,在川东北形成独居特色的婚俗文化——“坐歌堂”。

补天介绍,“坐歌堂”在女孩在出嫁前的最后一天晚上举行,女孩与闺蜜、亲友围坐在一起,彼此唱歌,一方以歌谢恩,一方以歌送行。“坐歌堂”这种传统婚俗仪式一般在娘家的堂屋(即现在之客厅)举行,时间一般在晚上7点半——晚上10点半。

迎新娘

补天说,娘家人在客厅摆上两张长桌,上面铺上红布,摆上瓜子、花生、糖果。晚上7点半,两个姐妹手执银灯,把头顶红盖头的女孩从闺房中扶到客厅,众姐妹边走边唱:“欢迎新姐到中堂,一对银灯照粉墙,镜屏高高搁桌上,今夜恭贺新姑娘”,称为“迎灯”。女孩坐在正中,闺蜜、亲友坐在两侧,或站在前面。

坐定后,女孩开唱,俗称“开声”。再由姐妹中一人领先唱歌,称“起头歌”,然后由众姐妹和长辈轮流接唱。唱到谁时,谁就给女孩表示“小礼性”,名曰“压箱钱”。晚上10点半,姐妹们唱起“散堂歌”、“送灯歌”,再手执银灯缓缓把女孩送回闺房。之后,女孩的爸爸给每位唱歌的亲友发一份“唱歌钱”,“坐歌堂”结束。

现状:“坐歌堂”面临失传

“以往川东北的姑娘出嫁前一天晚上,几乎都要坐歌堂。但是现在坐歌堂只零星分布在广安市岳池县、华蓥市、广安区,南充市蓬安县、高坪区,遂宁市船山区、蓬溪县等地区乡村了……其中岳池县乡村保留得多一些。”补天说,现在很多地方坐歌堂唱腔、唱词面临失传,发掘、整理坐歌堂婚俗迫在眉睫。

如今,坐歌堂的唱腔、唱词,大多数年轻人没有接触过。川东北乡下现代女孩坐歌堂中,多用一些现代流行歌曲来代替,偶尔来一小段坐歌堂唱腔、唱词,也必须看着手机屏幕的文字唱。年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将《婚嫁歌》(坐歌堂)列为“四川省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广安、南充、遂宁的文化部门和民间文艺家都在采取措施抢救“坐歌堂”。特别是岳池县宣传、文化部门加大保护力度,县民俗文化协会还成立了“坐歌堂”婚俗抢救小分队,张安福、补天、钟亚光等民俗研究专家正在四处寻访和搜集坐歌堂唱腔、唱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5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