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名记者进百村走进蓬溪县明月镇元坝子村

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21/5863494.html

11月27日报版截图

村名片

元坝子村属典型的边远贫困村,交通不便,发展滞后。全村总耕地面积亩,其中田亩、土亩。有10个合作社,户人(其中:特困对象25人、低保户67户、残疾人口37人)。贫困村退出工作于年全面完成。年动态调整后,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3户人。年底,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

元坝子村的产业基地。全媒体记者刘昌松/摄

大事记

●年,元坝子村被评定为省定贫困村

●年,引进四季阳光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水果亩

●年,元坝子村退出贫困村序列

●年,发展慧明养殖、斌豪、海运、辉强等4户家庭农场(到年已发展到8户)

●年,新修村道路1.8公里,整治堰塘5口,硬化道路14.8公里,修建文化室、医疗卫生室和村活动阵地平方米

●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67万元

●年,投入40余万元,扩宽3.3公里村道路,修补米村道路

脱贫致富经

蓬溪县明月镇元坝子村

种活“产业树”集体经济“开新花”

11月22日一早,蓬溪县明月镇元坝子村脱贫户汪中全就来到地里干活。他熟练地将一个个成熟的柚子从树上摘下,装进大筐,用电瓶车载到不远处的四季阳光种植专业合作社门口。“在合作社干了好几年了,一个月有一千多元收入。”汪中全开心地说。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元坝子村坚持党建引领,种活“产业树”,拓宽增收渠道,让村集体经济“开新花”,为乡村振兴打下产业基础,让村民走上脱贫奔康路。

完善基础设施做优脱贫载体

“我是年返乡创业的。在外打拼的时候,一直有回家创业的打算,但村子太偏,路也不好,没法搞产业。”对于4年前的返乡创业,四季阳光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雷林记忆犹新。

元坝子村是典型的边远贫困村,距明月镇7.5公里,距原回水乡7公里,面积大,人口多,交通不便,发展滞后。

“公路不通,脱贫攻坚无从谈起。任务重,等不得!”元坝子村第一书记吴科说,尽管存在重重困难,但决心已下,村里立马响起“轰隆隆”的机器声。14.8公里的硬化道路,成为元坝子村连接外界的大动脉。

对照贫困村退出“一低五有”标准,元坝子村开展脱贫攻坚对手赛和“查问题、补短板、强弱项”活动,积极对接县农办、县水务局、县扶贫开发局等部门,协调项目资金,村里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村容村貌越来越好。

狠抓集体经济拓宽增收渠道

不远处,几位村民正拿着铁锹和电钻,忙着给果园打围。等到围栏打好,林下养殖业就能搞起来,村民又多了一项增收途径。

四季阳光种植专业合作社水果基地种植有樱桃、柚子、李子、柑橘等各类水果亩,几乎四季都有果子成熟,有发展采摘等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

村民在四季阳光产业园里采摘柚子。

“今年试搞了一次采摘活动,效果很好。”雷林告诉记者,水果基地为村民提供了几十个就业岗位,村民在这里除草、打围等,一个月能收入一千多元。

四季阳光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助农增收,是元坝子村通过抓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元坝子村还引进参垭种植专业合作社、慧明养殖家庭农场、斌豪养殖家庭农场等,带领村民种植中药材、发展养殖业,创品牌、搞加工,延长产业链,瞄准长、高、久产业,提升元坝子村经济综合实力。“年,村贫困发生率为0%,集体经济收入约8万元,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每年靠就近务工人均增收00元。”元坝子村党支部书记唐斌介绍。

紧扣主导产业探索致富新路

初冬,山清水秀的元坝子村道路通畅,果园里的果树正和村民的希望一起蓬勃生长。

硕果满枝头。刘昌松/摄

“村里的产业即将赢来第一波丰收,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好,村民幸福感很强,大家发展生产的劲头高涨,天天想的都是如何安居乐业。”唐斌深知,种活“产业树”更要“勤浇灌”,还要在“链”上下功夫,才能真正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元坝子村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着力围绕特色种植养殖方向,鼓励和支持村民参与村集体经济打造。

“村集体经济才起步,下一步我们准备招引业主共同经营,寻找合适元坝子村发展的产业。”唐斌表示,未来,元坝子村将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持产业主导,持续助农增收,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让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返乡创业记

盘活亩撂荒地

带领乡亲奔小康

11月22日,记者从元坝子村蒋家垭口往下望去,晚熟柚子产业园里,柚子挂满枝头,村民正在搭建栅栏;不远处的余亩四季阳光产业园里,柚子、李树、柑橘、樱桃树郁郁葱葱……

在返乡创业带头人雷林带领下,元坝子村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生态农业,走上了致富奔康路。

上世纪初,19岁的雷林怀揣致富梦先后到广州、深圳和成都打工。经过十余年的打拼,事业初见成效。

年,常年在外从事纺织业的雷林回到老家元坝子村,成立蓬溪县景秀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他带领群众平整土地,修建公路,兴建池塘,开垦山地种李树、核桃树、樱桃树、柑橘树,发展立体种养。

创业伊始,父母极力反对、乡邻难以理解,雷林处处遇到坎坷。但他没有放弃,坚持回到家乡,开始漫漫创业路。

年9月,雷林回到家乡的第一件事就是捐资11万元,帮助家乡修通道路,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

“要改变落后面貌,必须靠产业带动。”雷林投入资金余万元,把全村10个合作社共多亩撂荒地租赁下来,建立集特色经果林与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现代观光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后来,他又陆续投入万元,聘请农业专家把脉,因地制宜栽种核桃、黄桃、李子、柚子、樱桃等优质果树,让全村余户贫困户既得到土地租金,又可以就地打工增加收入。

贫困户唐永建常年在产业园里务工,负责除草、施肥、管护果园,每个月有1元左右的收入。“像唐永建这样常年在基地务工的村民有20-30人,其中贫困户有四五个。”雷林说,看到乡亲们靠劳动鼓起了腰包,住上了小洋楼,感到由衷的高兴。

“做农业,投资大见效慢,但只要坚持就是胜利。”雷林说,“通过农旅结合助力乡村振兴,让乡亲们富起来,共同过上小康生活,就是我最大的愿望。”

村民安装果园基地防护栏。刘昌松/摄

百姓幸福事

就地务工有收入

孩子就学有保障

“政策越来越好,我们吃、穿不愁,住房、医疗、孩子上学都有保障。”面对记者,元坝子村贫困户汪中全坚定地说,“生活越来越好,我们贫困户要和党委政府拧成一股绳,同心协力奔小康……”

今年47岁的汪中全,年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汪中全母亲常年患类风湿,妻子患高血压,长期吃药看病。加上儿子念初中,女儿读高中,全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面对困境,汪中全不等不靠,和家人一起,通过就近务工、政策帮扶等方式,努力摆脱贫困。汪中全夫妇在本村的四季阳光种植专业合作社务工,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女儿通过努力考上绵阳师范学院,现在绵阳教书;儿子长大成人,外出务工,帮助家里减轻负担。

年,汪中全一家顺利脱贫。如今,汪中全一家的生活越过越好,正朝小康生活的目标奋进。

人物访谈

立足长远巩固成果无缝衔接乡村振兴

——访明月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邓孟文

“我们不仅要坚定信心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更要立足长远,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无缝衔接乡村振兴。”明月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邓孟文告诉记者,明月镇一直将“乡村越建越美,百姓越过越好”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四个提升’,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进行深度融合,确保脱贫成效更好,群众幸福指数更高。”邓孟文信心十足地说,一是提升产业发展实效,加快规划建设“一区三带七园N基地”,以盟遂合作乡村振兴示范区,遂西高速、全市现代农业园区一体化大环线、县城农旅环线三线建设为主线,整合优势资源,优化布局,打造明月品牌产业,进一步推动群众增收致富。二是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立足全域,通盘规划、多方筹措、综合施策,打造快捷交通体系,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升场镇整体形象及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发展承载能力。三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开展环境整治,推进场镇治水工程,进一步打造水美新村、生态新村建设。四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深化乡约银行“七积”模式,激发广大群众内生动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实现基层高效治理。

记者手记

返乡创业天地宽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天地更加广阔,而返乡创业能够盘活资源、激发活力。

四季阳光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元坝子村“扎根”之前,村里撂荒地成片,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收入结构单一。如今,种植经果林、发展林下养殖,元坝子村的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脱贫增收,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引领是保障,产业发展是核心,示范带动是关键。相信通过“领头雁”的带动,因地制宜培育产业,元坝子村乡村振兴的薪火将越燃越旺。

□全媒体记者李佳雯刘春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1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