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日报》5月28日2、3版报版截图
前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遂宁传媒集团与重庆市潼南区融媒体中心、铜梁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开展“牢记初心使命赓续红色基因——三城九馆追红记·走进遂潼铜红色场馆联盟”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
遂宁传媒集团、潼南区融媒体中心、铜梁区融媒体中心选派主力记者组成“追红采访团”,以实地走访的形式,走进遂宁、潼南和铜梁的9个红色场馆,充分运用报纸、电视、电台、网络、新媒体的融媒传播方式,多角度、多形式、多平台追寻红色足迹、弘扬红色文化。
5月24日,遂潼铜三地记者第七站走进蓬溪县拱市村村史馆。
拱市村村史馆展厅。
追红场馆
拱市村位于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常乐镇,该村耕地总面积亩,辖11个村民小组余人。这是一个美丽的新农村,黑化路通到村民家门口。你还能在这里看到村史馆、博物馆、警示教育馆、超市、图书馆、儿童之家等居民生活配套设施。在拱市村,还有这样一栋房子,它记录着拱市村的历史发展,展示了拱市村是如何从一个贫困村到幸福美丽新乡村的历程——这就是拱市村村史馆。
村民正在参观村史馆
拱市村村史馆占地面积平方米,村史馆建有三个主题厅,分别是拱市记忆厅、拱市新颜厅、拱市梦想厅。拱市记忆厅,以图文、实物展示传统的农耕器具、生活用品、生活方式,还原了以前拱市村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拱市村的贫困落后面貌在年迎来了转机,年,村返乡成功人士蒋乙嘉带着打拼积攒的千万元资金毅然回到村里修公路、建水渠,发展特色产业。村民的人均纯收入从年的元增长到年的元,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拱市新颜厅,展示有中央、省、市各级领导来拱市村调研指导以及年拱市联村成立时的图片,这是各级领导给予拱市村的殷切关怀。拱市梦想厅,整个大厅分为七个板块来展示该村以党建促经济发展的成绩,设有党建引领、基础保障、产业发挥等7个板块。其中,《印象拱市》是一幅由村民和遂宁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拱市村文化发展中心首席书画家余水清创作的拱市全景图。该展厅荣誉墙则展示了拱市村近几年所获得的荣誉。荣誉墙被设计成大型花瓶的造型,瓶身环绕着村民们耳熟能详的奋斗目标:让土地充满希望、让鲜花开满村庄、让村里人过上城里人羡慕的日子,象征着在党的关怀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拱市村的未来必将繁花似锦、一路向好。
村史馆展厅。
记者了解到,随着新农村的发展,拱市村不仅发展千叶佛莲种植,更打造了旅游业。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纷至沓来。
追红现场
5月24日上午,记者团驱车探访美丽新农村——拱市村。沿着绵延的黑化路,一路欣赏漫山遍野的千叶佛莲,耳畔不时传来鸟儿动听的啼鸣,让人仿佛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穿过丛林,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平旷的土地和俨然的屋舍。房屋沿池塘而居,错落有致,黑化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路上时而摇摆地走着两只小鸭,路边则种着各色花草,更多的还是千叶佛莲。“嫁人莫嫁铁线沟(拱市村及周边几个村),三年两不收,男人挑担担,女人背篼篼。”这个曾经常被人调侃的村庄,经过村民们多年的建设,已经焕发新的风采,成为了“全国生态文化村”。
跟随当地村民,记者团走进了村史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正在播放着的视频,视频中播放的是拱市村的“功臣”蒋乙嘉带领拱市村一步步谋发展思改革,从过去落后的贫困村走向美丽新农村的历程。紧接着一组图文和实物展示了拱市村曾经使用过的农具和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拱市村村文化活动中心。
过去拱市村村民长期从事以农业为主的生产劳动,劳动强度大、技术化程度低,不仅辛苦劳累而且收入还很低。转机出现在年,那一年,村里的退伍军人蒋乙嘉怀揣儿时的梦想,放弃打拼多年的成功事业和优越舒适的都市生活,带着千万元资金回到家乡。他带头成立了土地流转合作社,组织村集体与农户签订合同,打造以拱市村为核心、辐射周边6个村的拱市村产业示范群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公司+集体+农户”的运作模式,优先发展经济林业和水产养殖业,带动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经济。不仅如此,他还在村里修了40多公里的水泥路、18口塘堰、30口蓄水池、建成一座平方米的村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为拱市村改善基础设施,修建便民利民的休闲场所,把过去糊脚的泥路全都改造成为水泥路面并修到村民的家门口。
记者在村史馆还看到一面照片墙,墙上全是村民的照片,这面“笑脸墙”聚集了位村民发自内心的笑脸。跟随着村民的脚步,我们走上了一个地台,这个地台是人机互动多媒体,每走一步,脚下都盛开一朵千叶佛莲。
“以前的这个时候大家都在田地里弯着腰干活、挽起裤脚种庄稼,如今,大家都是悠闲得很。咱们在外面挣了钱,回到村庄,就爱带着一家老小出来开开心心地散步。”村民蒋青松笑着说,漫步在村史馆内,看着拱市村14年的变化和发展,看着基层党组织引领新路子,建立联村新格局,蒋青松的笑容更加灿烂。
在现场,记者团还看见从外地来参观的游客,他们沿着绿道悠闲地散步,欣赏沿岸的千叶佛莲和绿植。新鲜的空气、干净的池水、整齐排列的房屋都为拱市村这样一幅“画中世界”增添光彩。
追红故事
党建引领
让土地充满希望
村史馆内记录了拱市村的变化和发展,图片则作为史馆展示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现场我们看到了这样几张图片。
村史馆农耕文化展板。
过去的拱市村,村民依靠农耕生活,没有机器的辅助,全都依靠人来劳作。每逢农耕时节,村民都在及踝高的泥地里行走,靠牛来犁地。同样是没有机器帮助,没有基础设施辅助,收获时节靠手打菜籽,靠人力来运输干柴,不仅劳动辛苦而且生产水平低下,收入也十分微薄。
近年来,拱市村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在产业联盟的指导下结出硕果。拱市村在培育党员示范种植户、党员示范养殖户、党员示范经营户,创建党员示范类产业园、党员联系类产业园、党群共创类产业园后,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紧接着,拱市村党组织提升基础设施,实现资源共享、互帮互助、规划共建,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三方利益机制,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推动村企合作。引进人才做支撑,不断完善生活配套服务,改造村里的农田水利,加快构建顺畅便捷的交通枢纽。近年来,拱市村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板块、不同地势的田地、林地,科学布局,将拱市村分为三大产业区,分别是千叶佛莲主导产业区、旅游接待区和农耕文化体验区,形成了科学化布局。
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拱市村形成规模化种植,依托土地流转,聚零为整、集中经营,让每个产业都有适度规模,具有一定市场竞争优势,推动农业经济大发展。该村还通过集约化经营,成立产业专业合作社,探索紧密合作社型经营模式,依托股份合作、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方式,多措并举实现经营集约化。该村还在标准化生产上下功夫,坚持“统一、简化、协调、选优”原则,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标准生产管理轨道,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相融并进的最佳效益。
拱市村在迈向幸福路上也留下了很多回忆,村史馆的一处照片墙上是拱市村开展村民活动时的存影,为发展拱市村经济,基层党组织为使群众的脑袋富起来,开展了关于村子产业发展的课题培训,教育和引导群众开阔眼界和思维,提升思想文化素养和致富本领,补足群众精神之“钙”。
为使村民腰包鼓起来,拱市村党组织主导特色种养产业发展,不断优化提升就业创业平台。为了使村民习惯好起来,该村还积极开展“四好村”创建活动,完善基础设施,修理垃圾桶,让村民生活品质得到改善和提升。
拱市村坚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为了鼓励村民铆足干劲,该村还联合周围村举办晚会,不断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拱市村从贫困村发展成如今的美丽幸福新农村,在全村村民历经14年的艰苦奋斗后,迈向了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从农业到手工业再到第三产业服务业,拱市村迈开脚步向前且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坚定。为提升村民幸福感,拱市村致力于打造宜居乡村。该村的发展思路是首先要做美环境,围绕自然生态、传统人文、产业发展和近郊转型,全面实施乡村“五化”环境提升工程,打造宜居村落;其次要建美田园,引入创意农业理念模式,挖掘农耕体验、传统文化、科普教育等农旅融合营销点,植入乡村旅游,打造集循环、创意、体验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最后是要“绣”美乡村,打造“民俗+”全产业链条,突出发展区域服务型经济,将运动休闲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着力创建游览型拱市村,成为游客寄情山水间的温馨驿站。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佛莲拱市、宜居乡村,拱市村制定了三条规划路径。在-年是决胜全面小康时期,拱市村及周围联村为实现全面步入小康,将其作为初期规划路线。初期路线基本完成,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收入提速、道路通畅、住房改善、用水保障、服务扩面、新村建设、社会扶贫这“七大重点工程”落地见效,拱市村实现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产业效应逐步显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普遍殷实。
-年作为拱市村中期路径规划,拱市村计划在这段时间建成美丽新村。为此将坚持“做强产业、做出特色、做好示范”的发展理念,做大十大特色产业品牌,擦亮亚洲最大千叶佛莲基地“金字招牌”,联村经济发展极具活力,群众收入处于全市、全省前列,带动常乐、天福及周边乡镇同步发展;依法治理机制全面完善,民间文化更加繁荣,绿色拱市率先崛起。
-作为拱市村远期规划路线,目标在于领跑乡村振兴。在这一阶段,该村将坚持现代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养生养老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村民户户有产业、集体年年有收入、联村村村有实体,党组织组织力充分彰显,群众综合素质普遍增强,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五大振兴”率先实现,村民过上富裕的“都市”生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强村效应不断释放,拱市及周边联村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璀璨明珠。
追红感言
村民过上
城里人羡慕的生活
致富,是拱市村千余名村民共同的梦想!
“是呀,我以前都不想回来了,现在还是回来修了房子。”40多岁的拱市村村民秦小春说,他们一家老小都在新疆工作,原本已在新疆买了房子,打算不再回来了,“年回来的时候,看到村里变化这么大,就赶忙跑回来重新修了房子,家乡变美了,我要带父母回来养老。”
的确,如今的拱市村,水泥道路纵横,村里许多人家盖起了新房,买了摩托车、农用车,购买了彩电、冰箱、洗衣机,从以往的贫困村一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我们这里离常乐镇只有十来里路,说来也不是很远,但就是路难走。平常一般要走一个多小时,下雨天穿上筒靴,至少要走两个半小时。”村民唐相章说,“我们这些农民平时多走点路都还是小事,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蔬菜、水果运不出去、卖不成钱,这一家老小就犯愁了。如今路修通了,家乡变美了,我们的生活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也不用为农产品愁销路了,所有的种植养殖业都实现了产业化,不仅出行方便,收入也增加了!”
村民移植千叶佛莲。
曾经除了交通闭塞外,让拱市村村民感到头疼的还有灌溉问题,如今这一切都变了模样。“以前我们这里都是靠天吃饭,旱年时,村干部想办法从天福、红江调水灌溉,为了抢水,村民之间相互吵架骂嘴,甚至动手打架的事情屡屡发生。谁也不会想到,曾经靠天吃饭的拱市村能够变成如今的模样!你看,我们现在黑化路面直通村里,路通了,产业也发展了。生活好了,村民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多了起来。”唐相章说。
“我们到这里已经31年了,这个村庄的变化很大,以前小孩上学遇到下雨天,胶鞋的鞋跟都能被泥巴扯掉,打光脚都走不动。如今,这里生活不比城市里差,空气又好,在这个地方生活很幸福。”村民唐琼秀说。
追红手记
党组织强了
拱市村业兴人和
曾经的拱市村交通闭塞,村民赶集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崎岖山路;缺乏用水,遇上旱年,村里邻居常为一点点灌溉用水而大打出手;村貌陈旧,多年没有村民兴建房屋。
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过上令人羡慕的美好生活,就是所有拱市村村民最大的梦想。这个共同的梦想,在基层党组织的带动下,凝聚起了一股又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动着拱市村迅速发展。
当年的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如今的拱市村青山环绕、绿水荡漾,一座座红白相间的小洋楼前瓜果飘香,鱼儿在堰塘里欢跃,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短短十多年内,拱市村从一个全县闻名的“贫困村”,变成远近闻名的“业兴、家富、村美、人和”的幸福美丽新村。如今,拱市村是蓬溪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排头兵”和示范窗口,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推动了拱市村特色乡村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绩、实现新突破,提升了蓬溪县乡村品位,加速了农业现代化发展,为蓬溪县乡村振兴工作注入新的动力、带来新的活力。
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也是两大历史性任务的交棒之年。拱市村党员干部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群众谋利益谋幸福。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事关每个群众,在拱市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拱市村正朝着更加幸福美满的新生活继续奋斗。
乡村振兴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拱市村的发展必将更加行稳致远。
(全媒体记者实习生鲁欣怡全媒体记者黄尧刘昌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