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周武王封帝舜后裔妫满于陈(今河南淮阳),建立诸侯陈国。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故称陈胡公满。胡公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伯爰的孙子涛涂因立大功,得封阳夏(今河南太康)为采邑。他以祖父之字用作姓,故爰涛涂,也作辕涛涂。春秋时辕涛涂的玄孙,辕颇迁居郑国。古代爰、辕、援、袁字同音,瑗姓又演变为袁、辕、爰等姓。秦末乱世,辕颇的裔孙、辕告避难于河洛之间。告的幼子政,在西汉初年把辕的偏房“车”去掉,始以为袁氏。这样便成了袁姓。今袁姓为当代中国姓氏之第33位。
袁氏得姓以后,在发展的过程中,造就了一大批历史名人。在汝南汝阳(今河南裔水西南)、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和彭城(今江苏徐州)等地形成旺族,后汝南、陈郡、彭城便成了袁姓三大望郡。东汉时,祖籍汝南汝阳的袁安担任汉章帝的司空—职,此后,袁敞官至司空、司徒。这便是袁氏引以为荣的“四世五公”。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袁绍称霸于河北,袁术也称帝于淮南。两位袁氏人一南一北,拥兵自保,是当时天下最具有影响力的两个割据集团。直至随唐,袁姓一直保持着优越地位。人口迅速增多,分布地区更为广泛。从南方到北方,几乎无处不在,大约在明清,袁姓开始迁居世界各地。
入川始祖
袁世家族大约在清初湖广填四川时前四世居住江西,情况不详。年从湖广迁移四川,由五世袁子万、袁子富两人从江西(具体地址不详待查)来蓬邑郭家坡(今东宁乡)定居,郭家坡大寨门尚有袁氏祖坟。从五世起尊为始祖。(子富支不详)。
字派排行
首次由光绪十年(年)十月初六,祖康撰40字。因袁氏族人是江西入川,先居蓬邑郭家坡(今东宁),后定居于蓬邑附南茅庵寺堰塘湾,故本支为袁氏茅庵寺支族。后于年续修谱时又增二十字,共计六十字,以示花甲一周之意。
天严腾胤子,正朝学士家。恩昭万代远,德裕锡隆遐。守义和雍睦,祯祥泰运昌。存心常培后,发达自绵长。青松本宗茂,文武玉刚强。福禄任贵喜,荣光永弘扬。
居住迁徙及演变
六世祖正榜(妻刘氏),生朝应,迁蓬邑库楼沟。朝应迁居蓬邑雷打山雨沟。八世学礼迁居蓬邑人和寨,学诗、学万迁居蓬邑何家坝。九世祖士月迁居蓬邑茅庵寺、士友迁居蓬邑金山寺。十世家佑迁居蓬邑塔子沟,家清迁居蓬邑葫芦沟。后定居蓬邑茅庵寺。家吉居蓬邑葫芦坝,家禄迁居蓬邑黄连扁。
十一世思溥居住蓬邑塔子沟,恩沛、恩泽、恩泽、恩海生长塔子沟后迁居茅庵寺祖业。恩洪居住茅庵寺、恩发、澄居住黄连扁。十二世昭斌居住塔子沟、昭林居蓬邑上南街、昭财眉住成都市、昭德、如明、昭书,昭全、昭武等居住茅庵寺祖业、昭金、昭锡居住黄连扁。昭奎迁居北川,十三世万镒迁居蓬邑付家沟、万钟迁居茅庵寺祖业,万荣迁居蓬邑下东干古井,万根居蓬邑下河街,万松、万金、万康居住成都,其于万字辈均居茅庵寺祖业,到十四世、十五世遍居全国各地、北京、重庆、成都、绵阳、宜宾、珙县等地,从入川始祖发后裔世家人数统计,此数是根据入谱的人、包括妻、女、婿。年1月止,本支袁氏家族累世共有总人口人(其中女人)。
编注:本文摘自《蓬溪姓氏备征》。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