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遂宁一门六代皆医者,跨越百年行医之约

公益中科 http://m.39.net/pf/a_6213643.html

银毅从小就知道家里祖祖辈辈都行医,虽有祖训要求后辈世代行医,但到了自己这辈,银毅有过动摇,后来在家人劝说下,才走上了行医之路。前三代中医,后三代西医,作为接力的第六代医生,银毅有很强的家族自豪感,这不单单是因为六代人都从医,而是因为在跨越百年后,银家一门六代人仍然矢志不渝坚守着行医的操守,没有忘记做医生的德行。

受访者家族合影, 排左二为幼年的银毅,左四为银毅的爷爷,第二排左二为银毅的父亲。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图说:受访者家族合影, 排左二为幼年的银毅,左四为银毅的爷爷,第二排左二为银毅的父亲。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今年的8月19日,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医师节来临前夕,医院的银毅大夫刚过完了自己的47岁生日,他的生日心愿是希望女儿也可以成为一名医生,顺利成为第七代接班人。

一门六代医者

银毅曾听家人讲,银家是遂宁市蓬溪县天福镇人,因为时间久远,家中 代行医人缘何走上悬壶济世道路,师从于谁,亦无可考证,但 代行医的祖先,行医之初便定下誓约,坚决不允许以病谋利,要无愧医师身份。这一誓约一直被银家数代行医人谨记。

银毅回忆,小时候家里总会见到线装的古书,上面记载的都是医学方面的知识,但长大后,这些书籍不知散落于家中何处,找不到了。“小时候我爷爷讲过,他的爷爷也就是银家第二代行医人,在参加蓬溪县全县医术比试大赛时,曾获得了全县的 名。第二代行医人的所有本事,都是 代人传授的。当时,一提及天福镇银家,连旁边的县都知晓。”

银毅听爷爷讲,家族第三代行医人,也就是爷爷的爸爸,出生在战争年代,当时因为社会环境动荡不安,有亲戚劝说,“不要开店,在家躲个清净”。但那个时候如果药铺都关门了,生病的人会更艰难。“为了保证生病的人有地方买药,有处看病,我爷爷的爸爸坚持打开药铺门,风雨从不间断。”

到爷爷这代,已经是第4代行医。提到爷爷,银毅内心总是万分敬佩。爷爷银甫民,被遂宁市民称为“外科一把刀”。

小时候,和爷爷一起上街,总能碰到和爷爷打招呼的人,银毅不解问,为什么这么多人都认识您,直到今天银毅还记得,“爷爷说,给人家看病,都处成朋友了。”没有架子,为人平和,爷爷的处世之道深深影响着银毅。因为爷爷在当地很有名,总有病愈的患者背着大米、提着鸡蛋表达谢意,但都被爷爷拒绝了。

从中医到西医

爷爷银甫民是家中医学传承的一个转折点。从银甫民开始,儿子银林中、孙子银毅,都转至西医行列,一家三医院的医生。

银毅爷爷银甫民。上世纪40年代后期,因家庭矛盾早早离家的银甫民加入部队。因有行医基础,年轻的银甫民成为医护兵,并随 的爆发,成为前线中的一员。银毅回忆,因为爷爷在战场受伤,此后被组织重新送入卫校读书。当时,无论是在部队行医还是卫校学医,都只安排了西医。

虽然从中医转至西医,但家族代代相传的从医操守却一直影响着后辈,从 代行医人就传承下来的“要用心对病者好”的家风医德从来没有变过。银家数代行医人时刻都谨记,坚决不允许以病谋利,要无愧医师身份。

爷爷银甫民是外科骨干医生,父亲银林中是住院部医生,母亲是手术室护士,银毅很小就常给忙得没时间回家的爷爷和父母送饭。19岁之前,印象中全家人最温馨的两次出游,医院不远处的公园玩耍。“那么累,我也从来没有从长辈们口中听到一个苦字。”

第六代行医人愿望:有第七代接力

如今,银毅行医已经有27年。高中的时候爱好数学,曾经梦想成为一名金融分析师,或者成为一名数学老师。但高考后,还是听从了家里的安排,报考了医学院,但这其中夹杂着不甘心。

银毅(左四)在手术室工作。从小,银医院分不开,爷爷和爸爸都是医生,妈妈是护士。医院长大,长大后从医似乎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当时的银毅对家人的建议有抵触,但当真正成为一名医生后,银毅似乎理解了一些事情。回忆大一暑假期间,银毅跟着爷爷去上班,爷爷坐诊,银毅就在爷爷的口述下开处方。看着病人眼中对医生的信服和病愈后喜悦,银毅 次发现,原来当医生是如此的值得骄傲和幸福。回到学校后,他开始更用心学习基础课程。

大学毕业后,银医院工作的 年,按照规定有3年大外科轮转。银毅回忆,轮到自己单独上夜班的 天,已经70多岁的爷爷竟然拄着拐杖,来值班室陪他。银毅明白爷爷的良苦用心,既是为自己壮胆,也是帮自己把关。“三个月后,我爷爷觉得我已经可以出师了,陪伴才告一段落。”

27年一晃而过,但银毅更明白了当年爷爷和父母的良苦用心,在行医的道路上,银毅走得更加坚定。如今爷爷已去世,但银毅心中一直希望爷爷能看到自己的坚守和坚持,做一名合格的医生,为一方百姓。

银毅希望家里能够一直将“行医”传承下去,虽然女儿年龄还小,但他仍然希望女儿大学的时候选择医学专业,继承家族行医志向。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5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