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遂宁日报》03版截图
让乡亲们过上城里人羡慕的生活
——记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遂宁市蓬溪县拱市联村党委书记蒋乙嘉
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6月29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对象,并同大家合影留念。我市蓬溪县常乐镇拱市联村党委书记蒋乙嘉同志,作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表彰对象,代表全市党务工作者光荣地站在总书记身后,这一镜头被历史定格。
“快看,我们的蒋书记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了!”当天拱市联村上百名村民围拢在村文化中心的大电视前,看到蒋乙嘉就站在习近平总书记身后合影留念时,村民唐建平激动得眼泪都掉下来了。
7月5日中午,蒋乙嘉从总书记身边回到家乡,家乡的父老乡亲们用鲜花迎接他——
迎接这位带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的亲切关怀和对党务工作者殷殷嘱托的村党委一把手载誉归来;迎接这位以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军人的赤胆忠诚,团结带领乡亲们用智慧、勇气和汗水,从根本上改变家乡面貌的致富“带头人”载誉归来!在过去的14年中,拱市联村不仅一举摘掉贫困村帽子,更成为了闻名遐迩的“全国文明村”、“全国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每年的学习参观者、取经交流者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
“当我站在习近平总书记身边时,热泪盈眶,幸福极了!党把至高无上的荣誉给了我,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为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奋斗,死而后已,才对得起这份沉甸甸的荣光。”
回到家乡后,风尘仆仆的蒋乙嘉取出镌刻着“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的金色勋章,小心翼翼地擦拭着,不让它粘上一丝丝灰尘,然后,郑重地戴在胸前。
蒋乙嘉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殊荣。
“我的初心很朴素”
年至年,弹指14年。
14年时光流转,14年沧海桑田。今天的拱市联村,一幅幅画卷描绘锦绣家园,一个个动人镜头记录高光时刻。
7月5日,记者来到了拱市联村。只见青山绿水间,白墙墨瓦房。满目的葱绿层层铺展,池塘碧荷映日连天,有阵阵清风掠过林间,更有欢声笑语充满农家小院……一幅诗意栖居家园的美好图景,正在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乡村振兴的建设目标的学习典范。
不足万人的拱市联村,不仅有了余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还有1幢4层楼面的社区活动中心;拥有自己的村志馆,书画基地、图书室、体育广场,村民们在劳动和经营之余,还可以到令很多城里人都羡慕的村文化艺术馆来陶冶情操,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升个人素养——这里,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而当年蒋乙嘉那句“让土地充满希望,让鲜花开满村庄,让乡亲们过上城里人羡慕的生活”诗一般的誓言,它成就的是乡亲们看得见、摸得着、享得了的幸福生活,兑现的则是我们党对人民作出的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是中华民族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波澜壮阔脱贫攻坚战中一朵绚烂的浪花。
当村民们为有这样的好书记而骄傲时,蒋乙嘉对记者回忆说:“我的初心很朴素,就是想让乡亲们吃饱饭、穿暖衣,下雨天不再光着脚板踩在满是鸡粪、鸭粪、猪粪的泥水地里。”
年出生的蒋乙嘉,一生下来便直面贫困。一大锅清水加几根红薯,再抓一小搓大米,煮熟了就是全家人的一餐。光着的脚丫,在冬天冻裂出一道道渗血的口子,这就是蒋乙嘉对贫困最切身的感受。一到夏天,农村路上鸡粪、鸭粪和猪粪随暴雨四处流淌,这样的生存条件和生活环境,更让少年的蒋乙嘉如鲠在咽,不能释怀。
年3月,当身在军营的蒋乙嘉面对鲜红的党旗宣誓入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时,朴素的理想变成了真正的初心: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为祖国的安全、人民的幸福甘愿牺牲自我。
正是在这种初心的引领下,蒋乙嘉开启了“舍小我、为大我”的奋斗历程。19年军旅生涯,他荣立过二等功、三等功;也正是在这种初心的引领下,蒋乙嘉在48岁时,放弃已经在大城市“功成名就”的舒适生活,重新回到家乡遂宁市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拿出半生积蓄,捐出自家的房屋,自发自愿自费为拱市村修路、修水利、发展产业,带动乡亲们一起脱贫奔康,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革命军人对党的绝对忠诚绽放在红色沃土上。
年7月5日,乡亲们用鲜花欢迎蒋乙嘉载誉归来。
“我是戴着党员徽章来的”
“我是戴着党员徽章来的,是带着决心来的,是为实实在在改变家乡面貌来的!”和众多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一样,蒋乙嘉将初心写在大地上,既是对党的绝对忠诚与责任担当,也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然而,要改变一座落后的小山村,谈何容易!
年,当蒋乙嘉带着积蓄离开大城市,回到家乡拱市村时,迎接他的是那条一到雨天下不了脚的泥巴路,年久失修的破旧房屋,长满杂草的撂荒地,还有质疑他作秀的村民们。
困难和误解,常常锻打着这位坚毅沉稳的巴蜀汉子。
“有一个未来的目标,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就像奔向太阳的火焰,甘愿做光明的使者。”蒋乙嘉下定决心,誓将拱市村作为自己生命的舞台,让他深情热爱着的这片土地上开满鲜花,让农村人过上城里人羡慕的好生活!
这,不是只停留在嘴上的诗句,这是一个共产党员、一个退伍军人对党和乡亲们的铮铮誓言。从此,熙熙攘攘的大都市里少了一位千万富翁,地处成渝之心的小村庄有了一位“领路人”。
从破解“行路难”着手,到解决“用水难”,再到改变“产业难”和“留人难”,奇迹,开始眷顾拱市村。就在蒋乙嘉返乡的第二年,村里有了第一条公路,光着脚丫子也不再担心扎脚;第三年,村里开通了水渠,饮水和灌溉不再困难;第四年,靠天吃饭的撂荒地上长满了金色的佛手莲;第五年,住上新房的村民越来越多,闻讯返乡的村民越来越多;第六年,拱市村已经从过去人均纯收入元的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许多人家都开上了汽车。
可想而知,这里面饱含着蒋乙嘉多少的心血。为了勘探上山的道路,他一星期走坏一双鞋;为了解决资金投入的难题,他卖掉了北京用来养老的房产,前后投入余万元;为了缓解压力,他曾在深夜坐在父母坟前痛哭;为了打消群众的疑虑、观望,他毫不犹豫多给占地费……
梦想的种子一经心血浇灌,开出的花朵格外鲜艳!沉睡的村庄就这样被他点亮,全国各地前来“取经”的人们络绎不绝。如何才能让一座有女不嫁的贫困村,翻身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网红打卡村”,成为人们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