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撂荒地穿新装乡村帮扶见实效

撂荒地“穿新装”乡村帮扶见实效遂宁市人民检察院宣传处年6月1日是《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两周年。5月31日,在四川遂宁市检察机关定点帮扶的蓬溪县五龙村,一片连一片的玉米地整整齐齐,山风吹拂着青油油的玉米叶,阵阵清香扑鼻而来。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撂荒多年的土地,杂草丛生,无人问津。年,遂宁市检察机关在帮扶工作中拓宽帮扶思路,创新帮扶方式,完善帮扶机制,着力壮大帮扶村集体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同时,结合专业优势,对定点帮扶村出现的撂荒地现象突出等问题按照法律规定开具了《检察建议书》,督促帮扶村所在乡镇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如今,仅五龙村就有整治完毕的多亩撂荒地已经顺利实现产出,成功转变为“丰收地”。五龙村整治撂荒地后种植的玉米组织有力:充分发挥结对党支部作用五龙村的转变离不开遂宁市检察机关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的能动履职。在年遂宁市委确定定点帮扶工作方案后,遂宁市检察机关便确定了“一年开新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的任务目标,并出台了《—年定点帮扶工作方案》。根据院帮扶领导小组和机关党委安排部署,遂宁市人民检察院各党支部与帮扶村开展党建结对共建活动。第二党支部结对蓬溪县群利镇五龙村。在院领导小组领导和机关党委工作指导下,积极开展结对主题党日和党建结对共建活动进行帮扶推进工作,充分了解社情民意,跟踪了解工作情况,帮助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帮助村民进行插苗播种同时党委组织开展乡村振兴阶段性工作督导,每季度到帮扶村不少于一次,督促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要扎根基层,切实履职尽责,做好上下沟通联系,及时反映情况,真心真意与群众交朋友、结对子、认亲戚,增进与群众的沟通和联系,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积极帮助村两委规划乡村振兴项目,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第二党支部帮助开荒能动履职:督促帮扶村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今年3月29日,遂宁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周永刚带领干警深入五龙村开展“大走访”活动。“守住耕地,才能端稳饭碗。”在实地查看村内耕地情况后,周永刚向乡镇工作人员宣讲了耕地保护法规政策,他希望,基层工作要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前提下,落实好中央和省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相关文件精神,加强撂荒地整治,做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检察机关如何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能动履职?周永刚在活动中强调,全市检察机关要立足检察职能,坚持“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坚持“走上去、走出去,走下去”,详细了解基层和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呼所盼,要依法严厉打击破坏耕地、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充分运用特邀检察官助理的专业知识,有效盘活土地资源,扎实保障粮食安全,为遂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作出应有贡献。遂宁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周永刚带领干警深入五龙村开展“大走访”活动除了开展“大走访”等活动外,遂宁市检察机关在依法履行公益诉讼职责过程中还发现,定点帮扶村多处田地弃耕、杂草丛生,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影响农民收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给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带来了不利影响,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损失。蓬溪县检察院在依法进行调查后开具了《检察建议书》。《建议书》明确建议,五龙村所在乡镇要积极履行耕地保护职责,对辖区耕地情况进行排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对占用耕地违法行为联合行政执法部门进行有效监管和查处,对改变耕地性质的适时进行动态调整。调研荒地成效初显:粮食增产村民增收,撂荒地变“丰收地”“我们今年上半年开垦出来的撂荒地种植小麦的收入保守估计在4万多元,如果这一季玉米不受干旱影响的话,收入还会有所增加,今年撂荒地种植总的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五龙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红看着眼前这片郁郁葱葱作物,眼里透着丰收的喜悦。据介绍,五龙村地势条件并不占优,村常住人口约人,但80%以上都是老人和小孩,撂荒地面积一直在扩大,最高峰时达到了多亩。经过一年多的整治,已经整治完毕多亩撂荒地,准备整治的撂荒地面积约亩。“我们把撂荒地统计到户、到地,以村集体名义整治出来的撂荒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村民参与分红,而且村民也可参与到撂荒地整治、种植的务工中来,仅务工这一项,参与进来的村民每人每年最少可以多挣元的务工费。”刘红介绍说。春天的五龙村“我们之前也没想到撂荒地的整治好处这么多,不但增加了粮食的种植面积,而且实实在在让咱们村民增加了收入,按计划,我们在年底要进行首次分红,虽然钱不多,但证明撂荒地确实变成了‘丰收地’”。驻村第一书记严辉介绍说,同时,在市检察院的指导、督促和协调下村里将继续推进撂荒地一体化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切实守住耕地“红线”,增加村集体收入。终审:吕通义审校:杨茗 刘朱婴编辑:何召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62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