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乡村厨师苟旭通过“乡村群宴报备平台”APP,报备了在我市蓬溪县高坪镇高河村委会举办的一起“红事”“坝坝宴”。记者从市乡厨协会会长翟艳展示的“乡村群宴报备平台”上看见,通过平台,“坝坝宴”举办时间、办宴天数、办宴类型、拟定人数及加工场地的卫生条件、卫生情况等都能“了如指掌”。
“运用‘互联网+农村群宴’的创新模式,能切实保障农村群宴食品安全。”据市市场监管局餐饮服务监管科有关负责人介绍,乡村群宴通过电子化报备,既方便乡厨“少跑路”,也能实现对食品安全的点对点监管,有效追溯采购的食品及食品原料的来源,督促指导乡厨规范操作。
“坝坝宴”食品安全监管存“盲区”
“坝坝宴”是群众因红白喜事等举办的群体性聚餐活动,因其经济实惠、举办方便,在农村地区流行甚广。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农村“坝坝宴”的规模、频率更是不断攀升。
“群体性聚餐活动在哪里,我们的监管对象就在哪里,但由于‘坝坝宴’的特殊性,目前监管还存在许多‘盲区’。”根据《四川省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对一次性就餐人数人以上的农村自办宴席实行备案制度”“一次性就餐人以上的农村自办宴席举办者应当在宴席举办前2日(丧事家宴及时报备),向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食安办报告并填写《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备案表》,载明就餐时间、累计餐次、累计就餐人数、场地条件、主要菜品以及是否聘请专业加工服务者、所聘专业加工服务者健康证明、食品安全培训等情况”。以往的报备方式,举办者需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现场填写《备案表》,导致一部分“坝坝宴”并未进行报备就举办了,不仅给监管造成“盲区”,也给监管带来一定的难度,“以年为例,全市报备的“坝坝宴”共起,仅占举办“坝坝宴”的四成。”
运用“互联网+农村群宴”模式破解难题
如何消除农村集体聚餐的食品安全风险,从源头上防控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我市借助乡厨协会研发的“乡村群宴智慧管理平台”的报备系统,运用“互联网+农村群宴”模式,破解了这一难题。
“要对‘坝坝宴’全程监管到位,目前有一定难度。”据介绍,农村自办宴席大多数要持续两到三天,就餐次数多,参与制作的人员不稳定,要对长时间的宴席准备、制作、保存、食用过程进行全程监管,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基于此,年12月,遂宁市乡厨协会研发的“乡厨群宴管理平台”,乡村厨师进入“乡村群宴智慧管理平台”,点击“报备管理”,上传健康证、办宴的时间地点等内容,平台就自动将这些内容“点对点”发送给片区监管人员,不仅实现报备的及时性、准确性,也解决了农村群宴报备执行难等问题,有效降低了食品安全风险。
“没有电子报备系统之前,举办者和乡厨均需要向当地政府(食安办)纸质报备,而现在只需乡厨通过手机登录在家就可5分钟内‘搞定’,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据悉,为实现精准监管和快速反应,下一步,我市将借助乡厨协会开发的“遂宁市乡村群宴智慧管理平台”,分片区逐步推广“坝坝宴”电子化报备,并邀请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力争到年全市实现农村群宴的备案率达80%,守住群众食品安全底线。
来源:遂报全媒体记者郑小艳
编辑:王 瑞
责编:陆小晓
审核:周一帆
监制: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