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勇/文
多年后的万历2年,万历帝为胡子昭平反昭雪,决定抚恤他的子孙。经多方查找,在大足县邮亭镇找到了胡子昭的两个曾孙,把他们举为廪生。
胡子昭没平反前,全国多地修建祠堂祭祀他
在胡子昭还没有被正式平反前,山东济南就出现了一座纪念为反抗朱棣而遇害的忠臣义士的七忠祠,其中包括胡子昭。
正德8年(),御史熊相在巡按四川时,冒着风险,在荣县为胡子昭修建祠堂祭祀他。
嘉靖16年(),嘉州九峰书院立专祠祭祀胡子昭。20多年后,荣县曹家街又为胡子昭修建新祠,初名耿忠祠,后改名祟仁祠。
胡子昭塑像(资料图片)
胡子昭被万历帝平反的当年,大足县知县康圭为胡子昭在今邮亭镇东胜村胡家湾修建忠义祠,又建衣冠冢于九龙滩。清朝时,又在大足县城城隍庙右边修建忠臣祠。
弘光元年(),南明朝廷追赠胡子昭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号“文愍”。
清乾隆41年()追封前朝名臣时,赐予胡子昭谥号“节愍”。
胡子昭的弟弟胡子义化名隐居,得以生还
胡子昭的弟弟胡子义,也因被举荐为官,历任蜀王府典宝(掌管印玺事务)、山东按察佥事。胡子昭死后,他弃官隐居在丹棱县民间。
蜀王朱椿看到胡子昭一家遭受罹难后,非常同情胡家,叫胡子义剃发为僧,以此躲过劫难。
胡子义没有答应:“吾受吾兄之教,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
胡子义化名胡子常、胡受七(又作寿七),带着胡贞(字文德)、胡鉴(字文斌,又作文彬)两个儿子,逃到离老家东川沟不远的仁寿县复立乡青狮台(今威远县小河镇新鼓村青狮台)、五斗种隐居。
塑于重庆市大足区七宝山的胡子昭像(资料图片)
据胡氏老谱记载,胡子义隐居到青狮台后,胡复初迁回老家天堂寺。后来,胡复初从天堂寺到青狮台探望儿孙,一病不起,病逝在青狮台,葬在青狮台山前。
如今,胡复初与夫人黄氏的合葬墓仍在,墓碑完好。墓碑为清朝咸丰3年()三月十六日胡氏宗祠合族所立。
青狮台胡氏一直把胡子昭、胡子义并列为直系先祖供奉,胡子义的后裔就是胡子昭的后裔。
威远县青狮台胡氏的“老七房”
胡贞有胡天麒、胡天麟、胡天羽、胡天翔4个儿子,“四天”的墓在今威远县小河镇新古村上马蹬,墓完好,坟前有碑,碑文清晰可辨。
胡鉴生有胡天智一个儿子,胡天智有胡世广、胡世干、胡世理3个儿子。
胡世广是进士出身,曾任河北宛平县知县和湖北当阳县知县,胡世干、胡世理也是秀才。3兄弟死后,与“四天”的墓合葬在一起。
按照支系繁衍划分,胡天麒、胡天麟、胡天羽、胡天翔的后裔被青狮台胡氏称作“长四房”,胡世广、胡世干、胡世理的后裔被称作“幺三房”。“长四房”和“幺三房”被合称为青狮台胡氏的“老七房”。
胡世广的后裔,如今主要生活在威远县小河镇响滩;胡世干的后裔,主要生活在仁寿县复立乡青狮台山下的二房沟和仁寿县北斗镇;胡世理的后裔,主要生活在仁寿县始建镇、荣县熊家桥、龚家河和井研县九块石。
冕宁一支胡氏先祖在明初从江苏迁入
在如今的冕宁县,明朝洪武年间就有胡姓人迁入。
据《安定宗谱》记载,住在扬州府如皋县(今江苏如皋市)的胡贵,在洪武年间迁到宁番卫(四川都司下的一个卫所,治所在今冕宁县)城北屯。
从胡贵迁徙的地点来看,胡贵应该是明朝军队中的一员,因戍守需要而到了宁番卫这个卫所,并随后在当地落籍,娶妻生子,逐渐融入当地。
胡贵的第四世孙胡堂,后来迁居到胡家嘴(冕宁县先锋乡兴隆村境内)。此后,胡氏子孙在这里繁衍生息,直到现在。
据胡氏族谱记载,胡家嘴胡氏中,在明英宗隆庆年间出了一个叫胡全礼的举人。这在当时算是非常了不起的,即使是文教发达地区,能出一个举人都是大事,何况是在文教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
胡全礼后来做过知县、知府等,被封为奉政大夫。清咸丰版《冕宁县志·人物志》中说,胡全礼“惠政清声,始终如一”。
这支胡氏家族还在清同治12年()修建了祠堂,至今仍在。
请看胡姓(98)。
四川蓬溪县文史专家胡传淮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