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姓(68)|江浙胡氏:著名史学家胡三省,史学成就不亚于司马光黄勇/文宋朝时的胡姓人,繁衍到了空前的局面。前面讲述的几支胡氏大家族,仅仅是其中很少的代表而已,在江西、湖南、河南、江苏、浙江等地,还有大量著名的支系,限于篇幅,难以一一讲述。宋朝时的胡姓人在科举考试中焕发风采,大约有人考中文进士,其中有两个状元(北宋胡旦、金朝胡砺)、一个榜眼(胡宗愈)、3个探花(胡用庄、胡安国、胡幼黄),四川(含重庆)大约有10个进士。一份数据显示,宋朝时的胡姓大约有98万人,排在全国各大姓氏人口的第13位,是不折不扣的大姓。胡姓人口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胡姓人口的29%,其次是湖南、江苏、浙江,3地胡姓人口大约为全国胡姓总人口的34%,全国形成了以赣湘和苏浙为中心的两大胡姓聚集地。四川在宋朝时的人口不算多,没有数据显示到底有多少人,但也开始涌现出载入史册的人物,如南宋名臣、崇州人胡晋臣,重庆进士胡天启等。胡晋臣指出时政利弊,点评皇帝近臣胡晋臣,字子远,蜀州(今四川崇州市)人,绍兴27年()考中进士,历任至成都通判。名臣范成大在出任四川制置使期间,对胡晋臣的能力和水平很是欣赏,认为他有辅佐国君的才干,把他举荐给朝廷。宋孝宗召他前往行宫觐见,胡晋臣入宫对答,上疏指出士俗、民力、边备、军政4个方面的弊病。宋孝宗觉得胡晋臣还不错,让他在学士院试用,任命他为秘书省校书郎,后来升迁为著作佐郎兼右曹郎官。宋朝有一种制度,要求官员们隔一定时间轮流上殿指出时政的利弊,叫做轮当面对,简称轮对。一般是先呈上书面文字,然后再口头陈述、讲解。轮到胡晋臣时,他主要谈了3件事情:一是皇帝不要忽视讲读官,要效法宋仁宗时对讲读官的重视;二是谏官要敢于检举、弹劾官员的不正之风,宰相要切实负责,遏制跑官的人;三是要广泛征求意见,掌握下情,消除隐患。胡晋臣还重点评论了宋孝宗身边受到宠幸的近臣。这可是非常敏感的话题,以至于宋孝宗阅完奏章后,脸色非常难看。但胡晋臣在口头陈述时说得很详尽,又谈到了两税亏损的问题,这才让宋孝宗稍微平息了怒气,不断地点头表示赞同。宋孝宗为了证实胡晋臣说的近臣是否属实,亲手写诏书,叫中书省上报近臣的姓名。当时的宰相是四川资中人赵雄,对宋孝宗这个诏书感觉很奇怪,就问胡晋臣是怎么回事。胡晋臣说:“近臣弄权,你当宰相的都不知道?”赵雄这才把权力大的近臣名单上报,说得很详细。宋孝宗看后,深有感悟。此后,那些近臣都有些害怕,言行收敛了不少。朱熹画像(资料图片)胡晋臣上疏为朱熹辩解,最终保住朱熹父母一天天老去,胡晋臣为侍奉双亲,请求外任,先后出任汉州(今四川广汉市)知州、潼川路提点刑狱,后因父母去世而离职回家居丧。居丧期满,胡晋臣被召回朝廷。他觐见宋孝宗时,上疏谈了5件事:“选拔将帅,扩大常平仓,修水利,修订选拔、任用官吏的条例,推行纸币。”宋孝宗看后说:“胡晋臣说的可以实行。”胡晋臣先是担任度支郎(掌管全国财赋统计与支调,相当于如今司局级的官员),继而被提拔为侍御史。在任上,胡晋臣还做出了一件保护朱熹的事情。当时朱熹被任命为兵部郎官,但他腿上有病,行走不便,所以没有到任。兵部侍郎林栗曾经与朱熹争论《易》《西铭》而观点不合,见朱熹不到任,就叫吏部的人去催促朱熹上任,朱熹告知不上任的原因。林栗趁机上疏宋孝宗,攻击朱熹“本无学术”,“妄自推尊”,迟迟不到任,是心怀不满,认为职位低了,是在藐视皇帝,所以请求罢免朱熹。宋孝宗看后,认为林栗言过其实了。胡晋臣上疏,为朱熹辩解,同时请求留下朱熹,不要任用林栗。最终,经过胡晋臣等人的努力,朱熹没有受到处罚,林栗被罢职。宋光宗继位后,胡晋臣历任工部侍郎、给事中以及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相当于今国防部副部长)。后来,胡晋臣担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兼同知枢密院事。他和宰相留正同心协力辅佐朝政,朝廷内外一派安定。不久,胡晋臣在任上去世,被追赠为资政殿学士,谥号“文靖”。重庆人胡天启不肯屈服金兵而被杀再简要说说胡天启,他是重庆人,宝庆2年()考中进士。开禧2年(),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叛宋降金,引金兵进入四川,胡天启背着老母,带着妻子张氏逃难。金兵追上他们,准备杀老母亲,张氏愿意用自己的命替换老母亲,金兵不听,当着胡天启夫妇的面杀死老母亲。胡天启夫妇悲痛欲绝,对着金兵破口大骂。金兵将领看到胡天启相貌堂堂,对胡天启说:“你只要跟随我,保你荣华富贵。”胡天启哪里肯从,骂得更凶了,金兵把他和张氏一起杀死。这事被《宋史》记录了下来。请看胡姓(70)。四川蓬溪县文史专家胡传淮先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8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