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贫攻坚四川报告丨金竹村纪事封面新闻

文/税清静、白波、白雪锋

天地与正色,霜雪坚比心。云芝生有节,栗玉种成林。回首渭川远,山间绕翠阴。——宋·吕陶《咏竹》

市委书记到金竹

年“五一”小长假第三天上午,一辆黑色越野车来到了大英县回马镇金竹村。车刚停下,从车上下来的人是遂宁市委书记邵革军。

在金竹村委会办公室,村党支部书记彭俊松略显紧张地汇报说:“金竹村户,名贫困户群众在年全部脱贫,年整村退出。村上主要产业以乌骨鸡养殖、沃柑种植为主。年村集体收入8万多,截至今年4月底,乌骨鸡销售收入8万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余元。”

邵革军饶有兴趣地问道:“疫情期间,你们是怎么销售农副产品的?”

彭俊松说:“靠电商平台销售。”

彭俊松请邵革军参观村上的电商平台。邵革军随手拿起一盒玉米沙沙,看着包装上面的字说:“老书记家的玉米沙沙,李二孃家的红苕粉,这个有特色,哪个老百姓家的产品都有标注。”

彭俊松请邵革军看了驻村第一书记在抖音平台卖货的视频。邵革军说:“你们这个电商,不仅销售村集体产品,也把老百姓多余的农副产品在平台销售,做得好,帮助了老百姓增收。”

彭俊松向邵革军仔细地介绍了金竹村依托县上“短、平、快”产业发展资金,鼓励老百姓发展种养殖的情况。

同行的大英县委书记胡道军接过话题说:“今年县上拿出万资金,支持全县贫困户发展种养殖,金竹村在这方面做得实、做得快、做得好。今后,解决全县老百姓增收的问题,还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邵革军说:“大英县这个‘短、平、快’产业做得好,通过鼓励老百姓发展种养殖,贫困户增收了。”

邵革军接着说:“这次疫情,同志们要化危机为动力,抓住疫情给电商发展带来的新机遇,通过网络让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出去,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要坚持增加农民收入和壮大集体经济相结合,建立起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和村集体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带动更多群众稳定脱贫致富,今年是脱贫攻坚最要紧的一年,一定要咬紧牙关夺取最后胜利。”

邵革军的一席话既是肯定与鼓励,更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在场的干部备受鼓舞。

金竹村电商货架。摄影白雪锋

金竹村的前世

大地一片炽热,泼一盆水到地上,一下子就被吮吸得干干净净。土地非常干渴,水刚一沾着泥土,就发出吱吱的声响,又细碎又清晰,一点儿也不流淌,马上就被吸干了。

年5月22日。我们来到回马镇金竹村。

在村委会办公室,我们采访了朝气蓬勃、思路敏捷、活力无限的村支部年轻书记和两任驻村第一书记。随着他们动情的讲述,我们深深为他们的奉献精神而感动。

彭俊松说:“国家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发展的大好时机,是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大好时机。作为土生土长的回马人,我热爱家乡这片土地,热爱家乡的一切,我要把握好这一大好时机,让青春之光绽放在乡村,我毫不犹豫来到了金竹村。”

金竹村位于大英县回马镇场镇西部5公里,辖15个村民小组,现有党员40人,农业人口户、人,耕地面积亩;其中田亩、土亩。年11月15日,金竹村和元山村合并为金山村,全村现有人口人,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

以前,在回马镇,金竹村就是偏远、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尽管涪江从回马镇流过,金竹村的群众却是望梅生津,因水而忧。这里山高沟夹,土地贫瘠,村里的老百姓以种植玉米、油菜为主,种植水稻的农户都很少。

金竹村的老百姓世代守着贫瘠的土地,年轻的姑娘都想嫁出去,年轻的小伙子大部分结婚困难。当地流传这样民谣:

金竹湾里无水喝,出门就是红土坡。姑娘远嫁求生活,男儿单身卷被窝。

年以前,金竹村的年轻人几乎全部外出务工,全村二台土以上的土地杂草丛生,几乎撂荒。村道路年久失修,到处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全是泥泞。水利设施薄弱,水渠淤泥堵塞,蓄水池漏水干枯。

多少年来,偏僻的地理位置,恶劣的环境,贫瘠的土地一直制约着金竹村的发展。全村78户人吃低保,人均年纯收入不到元,村里老百姓的生存、生活很困难。

年,党中央脱贫攻坚的战略决策给金竹村送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的机遇,金竹村演绎着战天斗地,战贫战困的动人故事。

第一书记与水

水是万物之源,生命之泉,生产生活之要,要挖穷根,摘穷帽必须首先解决水的问题。

修竹翠绿,院坝整洁,红墙蓝瓦的小平房在雨后的夏阳下引人注目。

现任第一书记钱礼带着我们走进了金竹村10社老队长陈祀茂的家。

钱礼,男,中共党员,年10月出生于大英县蓬莱镇,年参加工作。年毕业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年在大英县畜牧食品局计财股工作,-年在大英县农业局执法大队工作,-年在大英县农业农村局办公室工作。年6月到金竹村任驻村工作队队员,年5月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

钱礼与陈祀茂十分熟悉,陈祀茂很远就打招呼:“钱书记,又来看望我们了,快请坐!”

谈起村里的水利变化,陈祀茂说:“我们这个地方,老地名就叫金竹林,全村都是山沟沟,以前出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娃儿出去读书,衣服随时都是脏兮兮的。全村30户人,就守着一口老井吃水,每天挑水就像打仗,有时候凌晨四五点就要守到井边,担一桶水就是一家人一天的量。一遇到干旱天气,好多群众都没得水吃。生产用水更恼火,全村就一口堰塘,大旱的年景是白天装太阳,晚上装月亮,蓄水全靠天老爷,纯粹的靠天吃饭,现在好了,吃水用水都不愁了。”

接着陈祀茂的话题,钱礼给我们讲起了村上解决老百姓用水的事。

年3月的一天,11社78岁的颜秀清老人找到村上的第一任第一书记说:“文书记,你看我们这个河道嘛,泥巴都堆满了,根本抽不上水,我们从7社到15社栽秧子都靠这个河道,现在全部堵起了,哪里有水栽秧子哦,帮我们想点办法弄下嘛。”

“文书记”叫文雪松,年10月出生于蓬溪县蓬南镇,年参加工作,现为遂宁市档案馆接收鉴定科科长。年7月到金竹村任第一书记,年5月改任驻村工作队队员。

颜秀清老人反映的情况,文雪松高度重视,庚即与彭俊松及村两委商量后向市上联系领导,市人大副主任昝中国和县级联系村领导、县政协主席张钰反映了情况,两位领导到村调研,确定了实施方案。年7月,在县水利局的大力支持下,渠道进行了清淤,10社修建了拦河堰,颜秀清反映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还是水的问题。在金竹村8社的田埂上,83岁的宋合云颤颤巍巍地指着不远处的机井说:“真的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村上的干部帮我们解决了吃水、用水问题,我们家再也不用为水不够吃而发愁了,真好,真是好啊……”

钱礼说:“过去,金竹村7社、8社、10社大部分村民一直忍受着生活用水严重不足、浅层地表水水质较差问题的困扰,我们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村民普遍反映吃水、用水难的问题后,意识到一水而愁百姓心,不要凉了百姓心,必须首先解决这个问题。”

经村两委充分研究,决定把“重新打机井”解决老百姓吃水难的问题,作为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对老百姓无声的承诺和重要工作目标。

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驻村工作队及时与村两委沟通研判,形成“重新选址打机井,保障村民生活用水”的共识。村两委积极向镇、县两级政府汇报情况,争取政策“护航”。后来,村上筹措12万余元工程资金修建机井27口,在8社修建明井1处,并协调水利部门进行现场勘测和论证,合力推进工程实施。

钻井工程正式启动的当天,机械轰鸣,围观村民翘首观望,欢声笑语,施工现场犹如过节一样。

“如今,这27口饮水井打成,一下子解决了困扰周边7、8、10社30多户村民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大家都乐开了花。老百姓吃水、用水是大事,这下,压在我们心中的那块大石头总算落地了。”钱礼如释重负地说。

解决贫困村水的问题,同样也是县委、县政府及县水利局高度重视的问题。在村委会办公室后面土埂边新建的渠道上,我们遇到了检查渠道放水工作的大英县水利局局长李永顺。

李永顺说:“其实,金竹村等旱山村的贫困群众用水问题,县委、县政府及县水利局一刻也没松懈过,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都江堰灌区人民渠七期工程星光支渠的建成通水,解决了郪江左岸贫困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贫困村的群众不再为缺水而愁了。”

星光支渠项目作为遂宁市重点项目,项目的建设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关怀。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副局长张开勇曾多次亲临工程现场指导项目建设。遂宁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总工会主席周霖临定期不定期亲临项目现场,听取汇报,查看工程推进情况。县委书记胡道军,县委副书记、县长胡铭超常态化听取项目推进汇报,解决具体问题。胡道军时常深入施工现场,督查工程进展情况。

一次,在现场检查时,胡道军说:“各参建单位抓好质量建设与安全管理,要把惠民工程,民生工程做成优质工程,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目标、作为动力,早日让贫困村的群众受益。”

年7月,明渠开挖衬砌17.82公里,完成暗渠1.77公里,完成隧洞9.24公里,完成倒虹管4.86公里,完成渡槽0.65公里,节制泄洪闸、分水闸等共计10座,累计完成投资约为1.99亿元,为贫困村的群众提供了坚强的水源保障。

年5月26日,白花花的岷江水流进了金竹村,实现了金竹村群众“长藤结瓜”的盼水梦想。

脱贫致富先修路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个偏远村子一直没有一条像样的通向外界的路,闭塞的交通导致村民们思想固化、观念陈旧。

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没被列入项目,村书记、第一书记就到县级相关部门和回马镇政府“软磨硬泡”;没有启动资金,彭俊松就带头捐款并向在外优秀成功人士募捐。年,在帮扶部门与镇党委的共同努力下,终于争取到了村级道路扩建项目。

项目下来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来自村民的阻力着实不小。因为要占用他们少许耕地甚至院坝,这可愁怀了彭俊松这位“小书记”。他灵机一动,请了德高望重的老书记出面,带着他一家一户说人情讲道理,最后,群众的思想通了,项目推进也顺利了。

“修这条路,小彭书记受了很多委屈。”曾坚决反对修路的村民陈长学说。

年10月,总投资万元的金竹村通村公路升级改造加宽工程经过4个月紧张施工,正式通车。看到眼前长2.8公里、宽5米,车辆并排错车毫无压力的通村公路,全体村民欢欣鼓舞。

“政府为我们做了件大好事啊,现在出村的路宽了,外出办事方便多了。”原村主任李时尧激动地说。

“金竹村之前的通村公路是年修建的,已历时近10年。当初设计宽度只有3米,年久地面磨损严重,到处坑坑洼洼。近年来,购车者越来越多,一遇对面来车,多处地段要倒退数十米才能错车,村民出行十分不便。我有一次还把车开下路基了,只能请来几个村民帮忙抬上来。当时我就想,一定要尽快把村民的出行问题解决好。路修好了,村里的整体面貌就会慢慢变好。你看,现在这条通村公路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更是带动了金竹村产业发展,成为了一条名副其实的‘便民路’、‘致富路’。”文雪松说。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从年起,在县政协、县农业农村局、市档案局帮扶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金竹村共争取到革命老区建设项目、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项目、国土整治项目等11个项目共计资金万元,用于建设村主道路2.8公里、临村道路1.5公里、社道路6公里、田间道路7公里、产业路1.9公里。通过这一系列帮扶措施,快速增加了本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贫困户的收入。

产业发展管长远

彭俊松介绍说:“路修通了,农田水利的基础设施改善了,已经有了改变全村贫穷面貌的基础,下一步就必须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了。”

怎么发展产业?发展什么产业?这是摆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一道难题。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上成都、到南充、下重庆,多方考察学习,结合本村实际,决定栽种沃柑。

年底,在帮扶部门遂宁市档案馆、大英县政协和县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村两委联系了重庆市柑橘研究所,决定在村11、12、13、14社建立无核沃柑示范基地亩。有了想法,立马行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开始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但最开始并不顺利。

“我只有这么一亩多地,种点苞谷、红苕,自己吃点,剩下的拿来喂猪、喂鸡,你们说全部流转,我吃啥子?用啥子喂鸡、喂猪?”13社的村民说。

“我一个人,就靠这点地种点小菜自己吃,我到时候吃啥子?”11社的村民说。

面对种种顾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耐心解答,为大家说了村上的规划打算。最终,村两委和工作队感动了村民,4个社的村民同意了土地流转,签订了协议。

金竹村沃柑基地。摄影白雪锋

年,亩无核沃柑示范基地建成。现在,一个村民被聘为沃柑基地管理员,发挥其柑橘种植的特长;一个村民也经常到沃柑基地做短工,除草,施肥,打药。村民们除享受每亩元的保底分红外,还有一份工资挣。

年,沃柑将初挂果,按第一年每亩斤计算就有00斤,按3元每斤算,村集体经济就这一项收入15万,村民户均增收元左右。

沃柑基地建成了,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考虑能不能沃柑林下利用,发展养殖业。

村两委把这个想法向张钰汇报,张钰很认同村两委和工作队的思路,强调在做好环保的基础上,可以和县农业农村局联系沟通,请他们派出专家帮助村上发展养殖。

年6月,在县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多平方米的乌骨鸡“养殖别墅”建成。同年9月,第一批只乌骨鸡入住。同时配套的乌骨鸡孵化、育苗、屠宰、加工车间,也在建设中。

“乌骨鸡引进来了,但是当时没得经验,一周后就开始死鸡。”钱礼说,“大家都急得很,彭俊松拿起死鸡就往县畜牧站跑,请教畜牧专家唐利君。他还自己学解剖,观察生病原因,学习用药知识。现在,彭俊松基本算半个专家了。”

金竹村乌骨鸡饲养基地。摄影钱礼

产品有了,怎么销售?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充分利用网络,打造线上销售平台。注册了抖音账号、淘宝店铺“金山村大掌柜”,通过拍摄抖音视频、遂宁市电视台宣传等,把全村老百姓的农产品、村集体的乌骨鸡放在平台上销售。同时,和顺丰快递签订协议,能够及时快捷地将包括乌骨鸡在内的农副产品送到客户家中。

产业发展起来了,如何保证产业可持续发展?

彭俊松说:“我们采取了工商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利益链接机制。村民当时不理解我们,我们开了80次以上的会,所有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最后才达成一致共识。”制定了以党建引领谋金点子、产业发展闯金路子、党员示范创金牌子、工商企业播金种子、集体经济现金价值、农民群众赚金票子的金山村“六金”发展思路。

沃柑-乌骨鸡循环种养殖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鱼蛙共养基地相继建立,光伏发电产业建成并投产,命名为“金山村大掌柜”的抖音宣传号、淘宝线上店铺相继开通,“金竹鲜”村级电商品牌名气逐渐上升……

真心帮扶结硕果

年,金竹村开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贫困群众岳云林找到文雪松说:“文书记,我肯定是想住新房子,但是让我搬到那么远,我的庄稼怎么办?”

针对岳云林这样的跨社搬迁贫困群众,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一边给岳云林做思想动员,一边为他家增收做考虑。通过村劳务中介,介绍岳云林到遂宁务工,妻子彭桂英在村集体产业基地打零工。通过培育发展后续产业,改善搬迁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搬迁群众收入水平,确保了“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从根本上解决搬迁贫困户的生计问题。

灰白相间的二层小洋房,干净整洁的小区,嬉笑玩耍的孩子,悠闲散步的老人。这是位于金竹村11社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金竹村易地搬迁共25户67人。其中,年11月搬迁21户59人,年10月搬迁2户4人,年9月搬迁2户4人。

金竹村异地搬迁一角。摄影白雪锋

贫困群众马辉忠是大英县水利局局长李永顺的帮扶对象。马辉忠说:“我以前脾气比较古怪,一看到这些领导来我家,就不高兴,反正就是看不怪这些当官的。”

年,马辉忠的儿子马海军因身体原因无法外出打工,孙女马晓月读大三,全家基本没有啥子收入,李永顺倾心进行帮扶。

“感谢李永顺局长,他给我们宣传了孙女可以享受的教育扶贫政策;他每年都买20只鸡送给我,鼓励我发展小家禽养殖;他帮助我两口子申报了低保。去年我反映吃水困难,李局长又协调帮我打了一口井。现在我家里有吃有穿有收入,生活过得可以,全靠李局长啊。”老马感慨道。

大英县农业农村局是年开始帮扶金竹村的,共派出19名帮扶干部帮扶65户贫困户。年底,农业局联系国土、水利部门开始对金竹村连片土地整治开始规划论证。年,县农业局利用“千亿斤粮食结余资金”项目,拿出万资金对金竹村11、12、14社连片土地进行整理。现在,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树成行,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年10月5日,时值寒冬,张钰来到联系的回马镇金竹村村民陈中明家中。陈中明正在整理农具,他说:“去年养鸡增加了收入,希望今年的收成能更好些。”陈中明是金竹村1社的建卡贫困户,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为农业生产经济收入、在村务工收入、政策性补贴。从年开始。无论再忙,张钰每月至少一次到陈中明家落实帮扶措施,每周至少打一次电话问寒问暖。

年8月9日,陈志勇在安装沙石设备试机过程中,失去了左臂膀。由于没有法律保护意识,他基本上没有得到赔偿,一家过上了更艰苦的日子。

年,金竹村开始精准识别,陈志勇家被纳入贫困户范围。在金融扶持政策落实过程中,陈志勇通过金融扶贫小额贷款贷了4元,在3社租用土地近10亩,用于发展他多年的瓜蒌种植。

年3月8日,大英县召开推荐产联式合作社的工作会。陈志勇率先将租用到的10亩土地加入产联式合作社,并在柄泰农业的学习培训中取到优异成绩,被柄泰聘为现场技术管理者,每月工资为元,加上他的土地有限责任分红,年收入可达3万余元。

在他的带领下,金竹村参加合作社的农户达到75户,其中贫困户13户、非贫困户62户,参与农户每人可以获得2余元的收入。

年9月16日,胡铭超来到瓜蒌基地。了解到陈志勇身残志坚的事迹,看到丰收的瓜蒌,胡铭超说:“金竹村的产联式合作社模式,不仅有非贫困户参加,更有陈志勇这样的残疾贫困户带头参与,还有村两委和工商企业参与,真正做到了资本联投、生产联营,经营联动、效益联赢、风险联控的五联模式,带动全村老百姓致富。”

陈志勇没有轰轰烈烈的创业致富经历,一直很勤奋地生活劳作,一直没有忘记要脱贫就得勤奋就得奋斗,在大困难面前不退缩,迎着嘲笑面对困难,最终走出了一条实现自己致富,帮助他人脱贫的道路。

烟波浩渺的涪江,一路向东奔流不息,急水湍流冲击着两岸,发出轰鸣的声响,述说着时代的变迁,讲述不完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扶贫故事。

税清静,四川射洪人,70后。从部队到地方,从新闻到文学,现供职于四川省作家协会。中国作协重点扶持、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长篇小说选刊》《中国报告文学》《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解放军报》等国家级报刊。著有长篇小说《大瓦山》、儿童小说《喜神来了》系列,长篇报告文学《新丝路——从成都出发》,评论集《文学‘鸡’因论》等,获第十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等。白波,男,汉族,大英县人。当过农民、工人、市级党报驻站记者、站长。在四川民间文学集成工作中获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嘉奖。出版人物志《西部大英人物》,年出版水利题材长篇报告文学《情满江河》,年出版脱贫攻坚题材长篇报告文学《追梦红土地》。中国水利报特约记者,四川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白雪锋,男,汉族,大英县人。成都理工大学信息与技术学院学生,曾在中、省、市媒体发表新闻、文学作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5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