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遂宁市蓬溪县红江镇易地搬迁唱主角演绎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153159.html

“泥巴墙、茅草房,通通一去不复返,搬新家,挪新窝,奶奶脸上笑呵呵。”在道路干净整洁、房屋鳞次栉比的蓬溪县红江镇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能不断听到奔跑嬉戏的孩童嘴里哼着这首轻快的歌谣。自四川省蓬溪县红江镇易地搬迁工作开展以来,户过去居住条件简陋的贫困家庭搬进了窗明几净的新居,这首歌谣也就应运而生,成了别具红江特色的“土调子”。而在脱贫攻坚战时代的“舞台”上,遂宁市蓬溪红江镇的易地搬迁工作唱起了“主角”,演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住房“变形记”。

统一科学选址,让“钉子户”贫困群众“搬得出”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红江镇,对于一些好几代都生活在这里的贫困户来说,安土重迁是铭刻在他们骨子里的秉性,哪怕是让他们搬出自己守护了数年的老破小旧居亦是困难重重。在易地搬迁工作开展初期,怎样科学选址让“钉子户”贫困户搬得安心,让“一方水土养好一方人”,成了摆在红江镇面前的第一个难题。

易地搬迁一般是遵循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的形式,红江镇却偏偏采取小集中、大分散的原则。搬迁要因地制宜,在被誉为农业重镇的红江镇,不少贫困户都有着自耕田或自耕地,草率决定统一纳入集中安置,就等于贸然改变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让搬迁去向与其谋生能力不适应。

通过科学研判,红江镇党委政府列出了全镇84户更适合分散安置的搬迁户名单,根据他们各自的家庭情况和生活习惯,逐一精心为他们的搬迁地选址,让他们仍能在熟悉的生产环境中继续发展生产。另统筹考虑迁入地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把濒临交通要道、拥有十里长街、靠近红江二小的白土坝社区作为规划集中安置点的优先选择,通过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验收,18户搬迁户在白土坝社区集中安置点正式安家。至此,全镇户易地搬迁户全部喜迁新居。

加强设施建设,让“移民帮”贫困群众“稳的住”

在易地搬迁工作初期,红江镇严把建设标准,管控资金风险。搬迁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得超过25平方米,户均面积不得超过平方米,自筹资金人均为元,户均为元。既要让贫困群众得实惠,又不越政策红线半步的做法稳固了搬迁成效,尤其是对贫困户自筹额度提出上限要求,避免了贫困户大额举债,保障了脱贫成果稳定。

所谓“挪出窝还要铺好路”,在白土坝社区集中安置点敲定之后,年红江镇政府统筹资金,在安置点新修0.51公里的柏油马路,新增设15盏路灯,从此以后,安置点的贫困群众路不难走、家不难回。而对于全镇所有户搬迁户来说,水电网的入户必须一步到位,贫困户该享受的后续配套设施一户也不能少。在年的大排查和年的挂牌督战工作中,红江镇将易地搬迁户作为重点摸排对象,积极梳理他们搬迁后遇到的配套设施问题。

提供增收途径,让“吃老本”贫困群众“能致富”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有了良好的居住环境,如果任由一些拥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躺在政策上“吃老本”,不仅会引起边缘户的心里落差,也不利于贫困户自身解除“思想之困”,极易导致返贫现象的发生。红江镇坚持加大对已搬迁群众的后续扶持力度,全力推进产业培育、就业帮扶、社区融入等各项工作,让贫困户脱贫不返贫。

即使是在受疫情影响的年,红江镇也积极组织驻村干部入户收集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员务工需求,对务工人数、人员去向、出行时间等信息进行详细摸排、逐一登记。务工人员由镇卫生院进行健康体检,在拿到健康状况随访记录表后,由政府“春风行动”专车送出一批,贫困对象自行返岗一批,实现就地或外出务工人。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红江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具体要求,在老百姓“住有所居”的“居”字上狠下功夫,将异地搬迁工作作为脱贫攻坚领域工作的重中之重,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乡风乡貌,实现了老百姓的“安居梦”。

来源:四川新闻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48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