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颜庆南池书院听风雨封面新闻

白癜风药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88851.html

文/颜庆

一级,二级,三级……通往南池书院的山道,一口气数下来,有九十七级台阶。踩着斑驳的石梯,一步步攀登上去,眼界越来越开阔,四周的山丘连绵起伏,一条溪流绕过山脚奔向远方的嘉陵江。

南池书院是乡村书院,地处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七宝寺镇,与西充县和蓬溪县接壤,是鸡鸣三县之地。我们去的那天有朦胧烟雨,这样的氛围与南池书院的风雨历史,倒是十分融洽。

登临山顶,抬头看山门,三个篆书大字赫然在目:七宝寺。我一时纳闷,不是说参观书院吗?怎么到了寺院?导游小唐笑着背起了一首民谣:“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的后面有一座南池书院……”原来,在这座名为藏珠山的山峦上,七宝寺和南池书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沿着中轴线由前山向后山延伸,依山取势层层递进,由前殿、大殿和书院三大部分组成。

历史就像一根长长的棉线,轻轻一抖就牵扯出了南池书院的故事。线的那一头是清乾隆十六年(年)秋天,一位名叫王灏的官员,从广东直隶连州知州任上解绶归乡,回到今天七宝寺镇境内的王家嘴。这里是他的老家,当年他考中进士后就是从这里出发,到湖南和广东两地做官,先后在七个地方做过知县和知州。有据可查的史料这样评价王灏:“所到之处不忘为民兴利”,而且“孜孜兴学校”,他的善政还获得了乾隆皇帝的嘉奖。

从广东回到四川老家,旅途的漫长和艰辛自不待言,他盘算得更多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山里的人,有的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唯有兴办学校,让他们从小好好读书,长大了才能走得更远。他和儿子王元臣用两年时间选址和筹备办学,最终在他70岁的时候选中了离家不远的藏珠山,紧邻山上的七宝寺修建南池书院。七宝寺是当地何氏家族的家庙,早在明代就是名胜古迹,相传山上有七眼清泉而得名。

藏珠山三面环水,一面与一脉远山相连,山上古木参天,环境十分幽静。书院于乾隆十九年年(年)四月落成,主体建筑随山势起伏呈阶梯状布局,青石铺地、穿斗架构、青瓦屋面,有房舍四十七间,还有风雨廊桥和厨房这样的配套设施。

南池书院现存的一方石碑记载:“今之南池,即取南冥之天池也。”由此道出了书院名字的由来,南池即南海,那是鲲鹏展翅翱翔的地方,寓意莘莘学子在南池书院学业有成。

人人皆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王灏在南池书院却找到了事业的新天地。他用自己的薪酬积蓄修建书院,并聘请社会名士担任教职,还不辞辛劳亲自授课,主讲诗文课程。为了方便学生进城应试,他还在通往城里的沿途场镇开设了三家客店,凡是进城读书、赶考的学生,食宿不收分文。一时间,这个偏僻的山乡书声琅琅,耕读传家之风自此盛行,当时就有人称赞南池书院这种蒸蒸日上的景象,有白鹿洞书院的风气。

从年春天算起,两百多年来,南池书院虽然经历了不少波折,学校名字改变过好多次,现在的七宝寺中学也从山上搬到了山脚,但是让我们惊叹的是那一缕书香从未断绝,这一片古老的建筑群经受住了风吹雨打,在茂林修竹的掩映下愈显古朴与厚重。现在,整个建筑群已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追寻南池书院的历史,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脉络,也算是这个乡村书院的精神气质: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虽然独居山间,南池书院并不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充满蓬勃朝气与活力,正如山下的溪流冲破重重阻拦一往无前。

导游小唐给我们讲的两个故事,就是最好的印证:第一个故事,讲的是年春天,有个名叫何淦侯的秀才,冲破重重阻力干了一件大事,他召集族人商议腾出家庙七宝寺的房间,与南池书院合并到一起兴办新学。这是一个历史转折点,南池书院这株老树绽放出了新芽。新学堂在课程设置上一改旧制,开设有国文、修身、历史、地理、算术、格致(理化、生物)、英语、音乐、图画、体操(包含杠架、木枪、军事),从而使学生从“四书五经”中解放出来,学风、校风焕然一新。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年春天,共产党员苏俊一行人来到南池书院,以教书的职业作为掩护,在教师和学生中积极发展党员、团员,并在第二年建立了七宝寺党支部,南池书院由此成为播散革命火种的摇篮。

走在藏珠山上的古柏林里,仔细辨识那些字迹模糊的碑文石刻,听着导游小唐抽丝剥茧的解说,我发现南池书院的重要时间节点,大都与春天紧密相连——年春天,南池书院落成;年春天,南池书院兴办新学;年春天,南池书院点燃了革命斗争的星星之火;年春天,私立南池中学翻开了新的一页,开始酝酿成立公办中学。后来,学校几易其名、数度组合,最终定格为七宝寺中学。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南池书院的琅琅书声是春天最美的旋律。

一个又一个孩子,沿着乡间小路来到南池书院,以及由此发展而来的七宝寺中学,并从这里走出了大山。这是王灏当年创办书院的心愿,也是农家孩子最瑰丽的梦想。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回忆起在七宝寺中学的学习时光,勾勒出了一幅勤学苦读的生动画面: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学校没有自来水,我们自制煤油灯照明,但是学习气氛很浓厚,老师们的耐心教导让我们终身受益。

又是一个春天,我们来到南池书院寻觅历史的踪迹,恰逢南池书院建筑群正在保护性修缮,给倾斜的地基加固,虫蛀过的木柱经过修补又打上了桐油,屋面上添补了青瓦……抬头仰望,房梁上的墨迹依稀可辨,其中一处写的是“生员何大章募众培修”。一代代人的细心呵护,南池书院才历经两百多年风雨不倒,那一瓣书香沁人心脾。

欢迎投来散文(含游记)、小小说等纯文学作品,诗歌因系编辑部自行组稿,不在征稿范围内。字数原则上不超过字,标题注明“散文”或“游记”或“小小说”。作品须为原创首发、独家向“浣花溪”专栏投稿,禁止抄袭、一稿多投,更禁止将已公开发表的作品投过来。作者可以将自我简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邮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将文字发过来即可。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作者信息包括银行卡户名、开户行及网点准确信息(不能错一个字、多一个字、少一个字)、卡号、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投稿信箱:huaxifukan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5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