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艳阳高悬在遂宁市蓬溪县红江镇的上空,向这片素有“一捧泥巴一盆饭”美誉的农业重镇释放着它的热情,四川省绿然科技集团的农业园区蔬菜基地里亦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来这里务工的人们,有的忙着育苗施肥,有的忙着除草捉虫,有的忙着采摘瓜果,大家各司其职,忙忙碌碌中却又显得井然有序。这片蔬菜基地也是绿然集团在红江镇境内打造的特色产业扶贫基地,自年红江镇精准扶贫工作实施以来,遂宁市蓬溪县红江镇党委政府积极对接绿然集团农业园区,建立起红江镇特色农业产业扶贫体系。
科技创新,打造园区“菜篮子”
走入农业园区,智能温室、钢架大棚、包装车间、保鲜冷库等基础设施尽收眼底,呈现出浓浓的现代农业科技感。其中,占地亩的扶贫基地是农业园区的核心示范基地。基地共8个作业组,每个组6-7人,每组管理约30亩土地的蔬菜作业,包括整地、做厢、盖膜、移栽、整枝等。
在“科技+农业”理念的带动下,农业园区着力于农产品研发及技术推广服务,与四川省农科院、中国农科院等单位开展农业创新技术合作。据悉,自农业园区建成以来,共引进国内外优良粮油菜果品种余个,年产量达1.5万吨,年产值万元以上,园区成了远近闻名的“菜篮子”。
“红江镇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对发展农业产业十分有利,这也是我们当初选址红江镇建设农业园区的主要原因,我们将逐步向农业纵深方向发展,强化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的嫁接融合”。扶贫基地负责人陈少贵如是说。
吸纳劳力,提供就业“新途径”
“一般在丝瓜蔓长35厘米左右进行第一次压蔓,在蔓长70厘米左右进行第二次压蔓。”在蔬菜粗整理车间,农技人员正对基地务工人员进行《有机蔬菜种植操作规范及安全生产》的课程培训。来自红江镇白土坝社区现年37岁的郭青洲一边认真做着笔记,一边对所授内容频频点头。
郭青洲是红江镇到扶贫基地务工的1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他们或因为需要照顾家人、或担心不适应外乡环境而没有选择外出务工。扶贫基地的发展,为他们就近就业提供了“新途径”。在扶贫基地,他们主要从事蔬菜种植、蔬菜整理包装、安保等工种,月工资收入-0元,均能通过务工方式实现脱贫摘帽。未来几年,扶贫基地决定每年再吸纳当地贫困户4-6户从事蔬菜种植生产,确保贫困户年年稳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
从点到片,扩大发展“辐射面”
绿然集团农业园区的欣欣向荣只是红江镇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自将农业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遂宁市蓬溪县红江镇努力发挥农业园区的示范作用,形成“辐射面”带动全镇农业产业蓬勃发展、再上新阶。
既要发展规模化种植,又要鼓励农户尤其是贫困户发展个体种植,是红江镇抓农业、促农业的总体思路。除了在白土坝实施了余亩水稻、油菜示范基地建设,红江镇农业服务中心还为有发展种养殖需求的户贫困户量身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每月下村组织1-2次农机知识交流会。
近几年,红江镇党委、政府以“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的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全镇逐步形成了白芷、核桃、儿菜、柑橘等特色产业链。在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镇政府通过组织农民错峰生产、畅通物资供给渠道、提升产销对接能力等方式,保证了全镇农作物产量,稳定了农民收入,为疫情重灾区湖北仙桃支援了吨新鲜蔬菜,体现了红江镇的产业实力和人文关怀。
对于如何探索出一条具有红江特色的农业产业扶贫路子,遂宁市蓬溪县红江镇党委副书记王尧显得信心满满:“红江镇交通便利、气候宜人、水源丰富,又有绿然集团、通德农牧等大型企业平台为依托,以后我们会进一步发掘本土资源优势,积极应对各项风险挑战,打造更多属于红江自己的农产品品牌,抓好农业产业发展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在他身后,是著名的省级示范合作社——部营村远波农机专合社,农民们正在忙着将新收割的玉米统一搬上运输车,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他们脸上。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