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了,春天还远吗?即将进入一年中最冷的12月,参加全市乡村振兴大会的县(区)乡(镇)干部带着乡村振兴的责任和使命,走进遂宁的乡村田野,参观新村建设新变化,凝聚加快发展的新动力,寻找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当看到天福镇狮山村、常乐镇拱市村、永河现代农业园等地一栋栋林立的小楼,一条条平整的马路,一片片浓郁的果园,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时,大家深刻感受到——昔日荒芜的田野,如今处处洋溢着发展的希望。
在遂宁,一股春意盎然的生机和活力,正在这片广袤的乡村田野上勃发。
看变化
乡村建设来带了什么?
近几年来,在中、省决策部署的科学引领下,全市上下从“脱贫攻坚”纵深推向“乡村振兴”,为农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这一路上,一条条马路通村到户,一栋栋小楼错落有致,一片片果园郁郁葱葱,一张张笑脸幸福而温暖……让与会县(区)乡(镇)干部有目共睹,感同身受。
自全面拉开脱贫攻坚战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坚决挪穷窝、拔穷根、换穷貌,顺利地完成了一项项艰巨的任务。数据显示,年,全市高质量完成了66个贫困村摘帽、名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脱贫攻坚实现首战告捷。年,遂宁市2.5万贫困人口脱贫,90个贫困村“摘帽”。
不仅要脱贫,还要振兴。全市围绕贯穿五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建设了全长公里的遂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一体化大环线。以农环线为纽带,串起全市“5+18+N”,即5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辐射18个县级农业园区及若干个区域性现代农业园区,重点发展优质柑橘、绿色菌菜、精品粮油、道地药材、特色畜禽、现代水产、高效林木七大特色产业,带动个贫困村“村村入园”、8.5万户贫困户“户户入社”。
在蓬溪县天福镇狮山村,村民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从昔日地地道道的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这一切变化得益于现代农业园区的集中发展。如今的狮山村产业新格局初步形成,产业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新村建设加快步伐。
河沙镇梓桐村把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依托永河现代农业产业园独特优势,坚持“以荷兴旅、以藕富农、以园强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优势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加快推进美丽新村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强组织、兴产业、富百姓”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寻“钥匙”
信心来自哪里?
11月28日这一天,对于遂宁广大农村、农民来说,是一件大事、喜事。
个、总投资达亿元的乡村振兴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必将为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动力,加快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今年8月,全市启动了船山区河沙镇凤凰咀村、桂花镇金井村,安居区聚贤镇和平村、常理镇海龙村,射洪县沱牌镇青岗村、青堤乡青龙村,蓬溪县天福镇狮山村、任隆镇八角村,大英县隆盛镇杜家寨村、后坝村10个行政村作为全市乡村振兴试点村,全面探索乡村振兴遂宁路径,总结提炼可推广、可复制的发展模式和工作机制。
“有差距,更有信心!”射洪县沱牌镇青岗村党支部书记杨安现场参观后十分振奋地说:“有市、县、乡镇各级政府的统筹部署,有大项目大资金的支撑,还有10个试点村的先行试点示范,让我们有信心,有底气。”
边走边看、边问边比、边学边思。蓬溪县蓬南镇党委书记杜志凌表示,高层大力推动,让基层吃了“定心丸”,信心十足。他建议,在乡村振兴中,要坚持规划先行,稳步推进,要通过市、县、乡镇层层指导,统筹绘制一张蓝图,执行到底。同时在推进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稳扎稳打,切忌冒进。
遂宁是全省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半数以上,第一产业占比高达14%以上。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24万人、贫困村个,贫困人口、贫困村数量均在全省片区外9个市中排第二。
面临如此现状和压力,与会县(区)乡(镇)干部都在现场寻找推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与会者走田坎、进园区、看产业,每到一处,大家或侧耳倾听,或凝神思考,或轻声交谈。他们纷纷表示,此次现场参观学习,以及此次大会精神,将进一步增强自身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科学务实的举措,推动全市乡村全面振兴。(全媒体记者王维实习生刘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