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静宁县根据县情实际,将医疗事业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机结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卫生健康事业”为总体目标,在改善基础条件上出实招,在提升业务能力上下功夫,医院管理上做文章,就医环境明显改善、医疗技术显著提升、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实现推进医疗事业与民族团结“双融合双促进”,更好地服务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统筹协调发展谋长远,下好卫生健康事业“一盘棋”。强化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县级各医疗机构牵头引领作用和自身业务优势,利用管理指导、技术帮扶、人才培养、专科建设等方式方法,指导各基层卫生机构加强应急处突能力,推动各级医疗服务水平持续发展。促进医共体建设。立足县域内重点疾病诊疗需求,牢固树立全县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统筹发展思想,增强守望相助、互助协作意识,通过建立有序就医、规范行医新秩序,积极发挥医疗资源效能,促进县域内医疗资源共享、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同发展、同促进。建立诊疗新模式。结合“基层首诊、分级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新模式,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便捷转诊通道,充分发挥五大“县域医学中心”和五大“急诊急救中心”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县域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提高急诊急救水平。二是聚焦多元主体强治理,奏响医疗技能提升“三部曲”。聚焦基础设施,打造“硬件”。按照“科学合理规范”原则,优化功能区域布局,整合现有资源,合理设置停车位,规整院内道路,增设指引标识,拔除不合理、不规范的活动板房等临时性设施,力达病房规范标准,业务科室布置有序,方便各族群众看病就医。医院建设,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医疗信息化服务模式,实现预约挂号、分诊导诊、检查检验报告查询、支付结算等就医活动网络化,聚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与效率。聚焦管理优化,夯实“软件”。逐步完善医务人员聘用管理、岗位管理、职称管理、护理人员人事代理及人才培养培训管理等制度,严格落实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以规章制度管理倒逼医护人员主动作为,进而提升医疗业务水平。医院品牌特色建设,把握重点学科、提升优势学科、创造特色学科,鼓励各医疗卫生机构着力打造特色科室,精准定位目标人群,集中人、财、物着重建设、宣传品牌科室,吸引患者就诊。聚焦队伍建设,引进“人才”。按照“紧缺人才靠引进、现有人员抓培训、存量资源重盘活”的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模式,完善“能者上、弱者下”的交流调整机制,盘活人才资源,有效解决人才资源结构不合理、配置不平衡问题,畅通县乡医疗机构间的人员流动渠道,锻造一支高水平的卫生专业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支持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医疗业务,合理拉开薪酬差距,绩效工资分配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倾斜,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激发创新活力抓延伸,画好医疗卫生服务“同心圆”。创优管理模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营造精细化管理文化氛围,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精细化管理体系,突出人文关怀、团队精神,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能力。通过强业务、抓整改,促创新,从严从细落实各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时段推动工作进度,监测工作质量,做深做实公共卫生健康体检工作,抓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维护和推广运用,切实发挥公共卫生服务的预防保健服务作用,实现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规范帮带机制。推动医师多点执业、支医、义诊等制度落地见效,医院知名医疗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人才下沉基层一线,开展支医、义诊活动,医院医疗专家“名医效应”,吸引各族群众就地就近咨询健康管理方式,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健康服务,提升各族群众看病就医的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
来源:静宁统一战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