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能人返乡创

白癜风医院诚信承诺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11/5837457.html

近年来,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常乐镇拱市联村党委重视基层治理人才队伍能力素质培养提升,建设一支思想作风好、群众感情深、业务能力强、使群众信得过的基层治理人才队伍。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治理有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一、背景

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地处川中丘陵地带,距离县城25公里,耕地总面积亩,辖11个村民小组人,是典型的旱山村,四面环山,人多地少、干旱缺水、不通公路、信息闭塞,村民靠天吃饭,十分贫困落后,经过14年的艰苦奋战,拱市村村集体收入从无到有,年达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由年的元跃升为年的元,农村贫困人口67户人全部脱贫。

二、做法

(一)大兴基础设施建设,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年8月,蒋乙嘉回乡创业,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时对全村名父老乡亲作出庄严承诺:“让土地充满希望、让鲜花开满村庄、让乡亲们过上城里人羡慕的生活”。按照自己为村民描绘的致富奔康美好蓝图,蒋乙嘉和拱市村党支部一班人一道,开动脑筋,团结带领村民修公路、挖堰塘、兴水利、搞产业、建新房,大兴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突破发展瓶颈、破解发展难题、扫除发展障碍。

找准“穷困”,对症下药精准施策,才能拔掉“穷根”。“拱市村发展受阻,基础设施落后是一大问题,必须彻底解决。”近年来,蒋乙嘉先后筹资.7万元,组织发动党员群众投工投劳1.5万人次,新建水泥公路33公里,实现了水泥路社社通、户户通。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争取“小农水”“土地整理”等专项资金项目,带动村民出资76万元,新建堰塘18口,改建7口,整理土地面积99亩,建蓄水池30口,渠系6公里,彻底改变了农田灌溉“靠天攒”“望天收”的现状。

如今的拱市村,交通、水利、农田等基础设施极大改善,90%以上的农户建起了“小洋房”,天然气、自来水进村入户,实现“户户通”,村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大型农耕机械能进出每一块田地、每一片果园,不但彻底解决了机械化耕作和稻田灌溉的问题,也为进一步推广水产养殖和稻田养鱼产业铺平了道路。

(二)发展支柱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各村差异化发展产业,依托全市农业园区一体化大环线,按照“环线串园区、园区建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模式,结合村情民情,蒋乙嘉本着“重特色、出精品、创品牌、增效益”的思路,以千叶佛莲、核桃、柚子三大特色种植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打造具有拱市村特色的农产品“名片”,带领全村群众致富增收、摘掉“穷帽”。由村党支部牵头建立“公司农户合作社”的三方利益联接机制。引导成功人士、外出人员回乡创业,立足自身农业优势,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实、做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为帮助村民就业增收,蒋乙嘉应用商海经验,由村党支部牵头建立“公司农户合作社”的三方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实现村“两委”引导、企业拓展市场、农民共同发展一体化经营。村集体与企业签订协议,由村向上争取项目资金,配套用于企业的基础设施等建设,通过财政评审和审计,经双方确认财政总投入,由企业按15年期每年等额偿还财政投入资金给村集体,作为村集体收入。期限满后,基础设施建设,经评估属企业和村集体共有,企业占80%,村集体占20%。财政资金的投入,使企业降低了投资风险,缓减了资金压力,实现了企业和村集体双赢。

为帮助村民重拾对土地的信心,蒋乙嘉所在的拱市村党支部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模式,成立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以村集体的名义与农户签订合同,打造以拱市村为核心,辐射周边5个村(龙潭村、灯会村、花莲村、双合村、先林村)的“拱市联村产业示范群”,引导土地向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流转,着力发展规模哈种植、集约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建立全域立体生态农业产业带。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坚持不解的努力,拱市村基本形成了“一二三”农产品品牌,即一种中药材(三七)、两朵特色莲花(千叶佛莲、观赏彩莲)、三样绿色经果林产品(金佛手、仙桃和柚子)。其中种植千叶佛莲余亩,成为亚洲最大的千叶佛莲种植基地。目前,已成功流转包扣拱市村和周边村庄土地余亩,种植优质核桃亩、仙桃亩、柚子亩,莲藕、稻鱼稻虾等绿色水产养殖亩,初步形成了以金佛手、仙桃和柚子为主体的丘陵特色经果林种植带和以三七等中药材等为主体的经济作物种植带,预计3年后产值将达到多万元,仅此一项,人均将增收近0元,带领周边2万余名群众致富。

经过14年的艰苦奋战,拱市村村集体收入从无到有,年达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由年的元跃升为年的元,农村贫困人口67户人全部脱贫。

(三)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基层战斗堡垒

“农村要脱贫致富,全靠坚强党支部。”这既是推动形成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共赢局面和倍增效应的原动力,也是实现基层党建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总抓手。

“拱市村能有今天的美景和成绩,离不开我们的党支部一班人。”蒋乙嘉认为,要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要让老百姓脱贫致富,关键是要有一支能带领群众致富的队伍。自年任拱市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蒋乙嘉闭暇之余常常思考,“拱市村单靠‘输血’不可行,必须提升‘造血’功能,如何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才是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党建保障拱市村发展,引领村民致富,蒋乙嘉舍小家为大家,用自己始终如一的言行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

“党建科学”规划。“方向不对、努力白费。”为了拱市村有好的发展,蒋乙嘉时常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研究分析本村自然条件,邀请农技专家实地指导,聘请上海千年规划设计公司西南设计院、成都英特莱农业项目咨询策划公司等,制定了拱市村新村十年全区规划,明确了“三年打基础、四年强产业、五年建新村”奋斗目标和“巩固养殖业、壮大种植业、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产业发展方向,确立了“培育先锋队、找准致富路、帮助解难题、增收促民富”的实施路径。让百姓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按照产业布局和景观打造要求,对村里的道路、水系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一是大力实施道路硬化亮化。蒋乙嘉先后投资余万元,带领村两委发动党员群众投工投劳1.5万人次,新建水泥公路33公里,油化路面8公里,实现水泥路社社通、户户通。对全村5公里村主干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亮化率达%。二是全面改造住房条件。对50户农户进行庭院或风貌改造,空心房处置率%,危房改造率%。90%以上的农户建起了“小洋房”,天然气、自来水、宽带进村入户,实现“户户通”。三是不断提升生产条件。修建机耕路75公里,新修、扩建堰塘35口,蓄水池50口,改造高标准农田.89亩,建起了粮食烘干房和大米加工车间平方米。四是加强文化基地建设。拱市联村拥有1平米的文化广场,约平米的水上乡村大舞台,平米的村史馆记录了拱市村的艰苦奋斗历程;拱市村民间文化艺术品收藏馆建筑面积达平米。

在村落布局上不改变原有布局,宜聚宜散,尽可能保留川中建筑风格。持续强化村庄公共环境整治,强弱项补短板。一是村容整洁有序。投资近50余万元对乡村农房进行美化和环境治理,村内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砍乱伐、乱挖乱采等现象,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布局合理,村内管网、线路等铺设整齐有序,户外标识、广告等设置规范整齐,空心房处置率%,危房改造率%。二是人居环境优美。完成村组道路两旁绿化8.13公里、广场及荒山绿化1平方米,村庄周边第一级山脊或平地米以内的荒山荒地全部绿化。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等空地绿化率达90%以上。严禁乱砍乱伐,保护古树名木,林木覆盖率达到40%以上。种植观赏荷花亩,套种特色花卉千叶佛莲0亩,鲜切花及盆栽培植50亩,四季繁花盛开。初步形成森林覆盖、绿色富民、生态宜居的农村公园。

“党建人才”引领。过去,拱市村外出务工人员达人以上,在家的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孩子。蒋乙嘉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也深刻体会到,知识就是力量。”作为党支部书记,蒋乙嘉以党组织名义、公司名义,大力实施农村人才“双引”工程,共吸引余名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同时,开展党员干部“一对一”帮带活动,7名回乡创业党员、29名种养大户先后担任技术带头人,培训农民0多人次,36名人才先后被培养成为技术带头人。

“党建文化”惠民。年,蒋乙嘉参照国内外一线城市社区活动中心的标准,投资余万元修建了1幢4层楼面积余平方米的党建服务中心,成立村文化产业公司,建成农村书画创作基地、文化大院、便民就业服务中心、文化艺术团、老年志愿者服务队、村卫生室、农家超市等,把党建文化阵地建在家门口。现在,体育广场、观光鱼塘、办公室、农家书屋、医疗室、爱心超市、多媒体远程教育中心、党员活动室、书画长廊、产业展示厅一应具有。硬件有了,不能成摆设,蒋乙嘉又思考起了软件。不到半年,拱市村艺术团、腰鼓队建立起来了,书本上架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同时,与国家行政学院西南中心、四川省委党校、遂宁市委党校、合作,办好基层干部(党性教育)培训基地、遂宁市乡村振兴教育培训基地,定期开展“拱市春晚”“千叶佛莲文化艺术节”“啤酒音乐龙虾节”等文化艺术活动。打造“百家姓·中华情”中华姓氏文化馆,普及姓氏知识。打造农耕文化体验园,设置糙米加工、手工豆腐、手工粉条、书画创作等10余个体验项目,保存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记忆。农民休闲文化广场配套乡村文化大舞台、健身路径、运动场、文化长廊、宣传室等设施,闲暇时,村民白天“书屋读书”,晚上“广场跳舞”。形成了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社会风气,推动农旅融合发展,让村民“物质”和“精神”同步富裕。

“党建联村党委。”“我一个人富不算富,一个拱市村富不算富,我要带动周边的村一起富起来。”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这句话深深地嵌入了蒋乙嘉的脑子里,也落实到他的行动中。随着拱市村的全面发展,蒋乙嘉萌生了带动周边村共同发展的想法,通过与县委组织部一道反复研究,成立了拱市联村党委,下辖常乐镇的拱市村、灯会村、花莲村、龙潭村和天福镇的先林村、双合村6个村,组建了千叶佛莲、核桃种植等10个产业党小组,确立了“三项机制”“六个不变”“七项职权”“八大职责”,坚持整体推进、促进共同发展,在增强基层党组织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同时,采取村连片开发撂荒地、连片配套农田设施、连片发展农业产业的方式,共赢共享以强弱村联姻、大小村挂靠、好差村互补的联合方式,探索并推行多种村党组织合建共建,年村建改制后,将产业相近、地域相邻的拱市村、山兴寨村和天福镇的三合村、茶房沟村4个村组建村党委,辐射带动周边乡镇10余个小村弱村强弱结对,组建村党委、党总支等3个,实行“组织联建、主业联抓、队伍联育、治理联创、资源联享、文化联培、产业联营”,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干部聚集到管理层、产业链、攻坚点上,健全完善村团结协作工作机制、公开民主决策管理机制、科学合理考核奖惩机制“三项制度”,共建《拱市村十年全域规划》,构建“项目推动、区域联动、条块互动、上下促动”的主业联抓工作框架。

在蒋乙嘉精神的感召下,截至目前,蓬溪县回引在外成功人士名返乡创业,0余名外出务工成功人士表达了回乡创业意愿,带动2万多名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在脱贫奔康的实践中,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同行的脚步越来越多,“让土地充满希望,让鲜花开满村庄,让乡亲们过上城里人都羡慕的生活”的梦想正一步一步走进现实。

三、成绩

年8月,蒋乙嘉积极响应蓬溪县委县政府关于“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报家乡,支援家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号召,毅然回到穷乡僻壤的拱市村,个人先后出资余万元,完善村里基础设施、发展产业,和村党支部一班人一道,带领乡亲们积极建设“兴业、家福、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经过14年的艰苦奋战,昔日的穷山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拱市村村集体收入从无到有,村民人均年纯收入由年的元跃升为年的元,拱市村先后荣获“四川省优秀基层党组织”,蓬溪县第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文明生态村”、遂宁市“市级文明村”、四川省“新农村建设点示范村”、四川省“依法治村示范村”、四川省“四好村”“百强村”“文明村”“四川省森林康养基地”“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四川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全国“农村示范社区”、“全国休闲农庄”、“国家森林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荣誉称号。(中共蓬溪县常乐镇拱市联村委员会供稿)

(免责声明:该展示案例内容系发布单位或个人自主供稿,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1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