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名记者进百村走进蓬溪县金桥镇翰林村遂

补骨脂注射液价格在什么价位区间 http://pf.39.net/bdfyy/bdfhl/140228/4345637.html

2月1日《遂宁日报》报版截图

党建引领助脱贫产业兴旺促增收民生保障增福祉

业兴民富翰林村成了省级示范村

翰林村新村聚居点。全媒体记者刘昌松摄

村名片

翰林村位于金桥镇东部,距金桥场镇5.7公里,全村共有农户户人,共有劳动力人,外出务工余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通过强基建、兴产业,年,翰林村成功退出贫困村序列,并实现全部贫困户脱贫。近年来,翰林村先后获得省级、市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大事记

●年,翰林村被列为省级贫困村。

●年,翰林村种植千亩核桃,发展大雅柑种植,夯实产业增收基础。

●年,翰林村实现全部贫困户脱贫,并退出贫困村序列。

●年,引进鑫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村上剩余劳动力进一步依托本地产业就近务工,多渠道致富增收。

穿行在蓬溪县金桥镇翰林村的田间地头,眼前是渠成网、田成方、路相通、树成林的美好图景。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村两委、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大力支持配合和共同努力下,翰林村建设成为了脱贫攻坚先锋村、幸福美丽典范村、统筹城乡样板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余万元,提供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翰林样本”。

党建引领助脱贫

1月15日上午,翰林村里的新农村聚居点,78岁的村民梁敦安就地取材,从自家门口的小菜园里摘下一颗白菜,作为午饭的食材之一。“现在的日子好多了,家家都搬进了新房子,通了水、电、气,日子越过越好。”一边洗菜,梁敦安回忆起村里的变化,“如今的好日子来之不易。”

曾经,翰林村属于典型的贫困村。通村、通组道路通达率不足50%,塘、堰、沟、渠等保障农业生产的灌溉水系功能不完善,生产道路狭窄不利于耕作,洪涝灾害对耕地、稻田损毁严重……落后的条件严重影响着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

借村两委换届之机,翰林村搭好新班子、换出新气象、凝聚战斗力,党建引领、党员示范、干群联动,脱贫攻坚和全村发展之路就这样铺展开来。

科学制定全村发展规划和帮扶计划,利用市县资源引进业主到村发展产业;帮扶部门、驻村工作队包组包户,帮助翰林村兴建各类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分类帮扶;培训推荐有劳动能力青壮年人次到遂宁和外地务工,多点多极的帮扶,让基础设施、产业、集体经济在翰林村同步发展,全村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逐年稳步增加。

产业兴旺促增收

1月15日一早,四川天兆猪业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投资主管余宗建就来到二期建设现场查看施工进展情况,在他身后,一栋7层的立体式一体化自繁自养养殖厂已初具雏形。

“项目一期养殖基地已于年投入使用,已实现年出栏商品猪头,二期已经投入了2.4亿元,计划年5月建成,建成后年出栏生猪将达到12.5万头。”余宗建告诉记者,项目还计划投入万元建设三期,主要以农事休闲体验区、水产养殖垂钓休闲区、特色餐饮体验区为主导。

除了发展生猪养殖业外,翰林村还有亩大雅柑基地和陈家湾养殖专业合作社,三家企业共解决了余人次就近就业,还引领带动了村民们自主发展产业,实现了就业村民月均增收余元。村集体通过产业基金入股项目分红,集体经济收入也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翰林村还开展党员示范带动工程,引领带动全村群众自主发展核桃产业、皮球桃产业、枇杷产业等,自主从事粮油作物种植、畜禽养殖,多途径、多种类增加收入。

截至年9月底,全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余元,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年2月,翰林村获得年度省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的表彰。

过上好日子,梁崇波乐开了花。全媒体记者刘昌松摄

民生保障增福祉

“这要在过去啊,最愁下雨去地里干活,小土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只能一脚泥一脚水地用小推车把肥料推到山上。”村党群活动中心坝子里,村民严顺东指向前方的道路,“现在可不一样了!你看,眼前可是6.5米宽的水泥道,能同时开过两辆小车,骑着三轮车去可方便了。”

近年来,随着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翰林村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黑化路”贯穿全村,实现组—村—镇10分钟交通圈,全村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全面提升。83盏太阳能路灯点亮了群众的回家路,即将完成的土地垭场镇及周边风貌改造和污水治理工程,改变了“旧乱差”的村容村貌。

党群活动中心建设,更是架起了为民服务“连心桥”——便民服务站、电商平台(“益农社”)、卫生室、文化室、健身广场、农民夜校、远程教育、日间照料、纠纷调解、两委办公“十位一体”,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保障了群众就近就医,既宣讲了种养技术,又开展了感恩奋进教育,谱写了和谐干群新篇章。

“形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效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对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让群众真正享受到乡村振兴红利具有重要意义。”蓬溪县金桥镇翰林村党支部书记梁海波表示,下一步,翰林村将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不忘初心,开拓进取,奋力谱写翰林村幸福美好新篇章。

(全媒体记者李佳雯)

产业带动记

翰林村产业有了新业态

产业模式:

公司+村集体+农户,引导周边乡镇余户养殖户发展

合作方式:

公司+基地+合作社+寄养户,创新发展“零风险生猪寄养模式”

位于蓬溪县金桥镇翰林村的一处山坳里,机器声轰隆,一座高大的楼房正在进行收尾工作,该楼建成后,将成为猪儿的“新家”,可形成养殖0头种猪、年出栏生猪达12.5万头的现代化养猪基地。

“我们项目的一期养殖基地已于年投入使用,现在年出栏商品猪头。”余宗建告诉记者,该公司目前打造的立体式生态养殖项目拟投资4亿元,利用翰林村丘区地貌特点和荒山荒坡,采用“生态特色养殖+特色种植”的循环经济模式,创建“绿色、安全、高效”的现代生态农业。

“目前打造的二期项目,是一个立体式一体化自繁自养养殖厂,建设资金预算2.8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出栏生猪达12.5万头。”余宗建告诉记者,新建的二期项目,安装了全新的通风和除臭系统,同时,配置了粪污处理设施,将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

“我们三期建设也快实施了,三期主要以农事休闲体验区、水产养殖垂钓休闲区、特色餐饮体验区为主导,将优质无抗生猪养殖、农业种植、农事体验、休闲观光、科技示范及绿色畜禽生产、加工、销售、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余宗建介绍说,项目建成后,可为农民和城镇下岗职工提供余个就业岗位,在“公司+村集体+农户”产业模式下示范引导周边乡镇余户养殖户发展,同时带动运输、包装、商贸、信息等关联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解决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

“公司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主要目标,以立体式生态猪场为核心,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寄养户’的合作方式,采取‘统一供应仔猪、统一供应饲料、统一圈舍、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带动寄养户规模化养殖,积极创新发展‘零风险生猪寄养模式’,通过特色生猪养殖,利用公司资源带动养殖户、养殖户带动贫困户的模式,将翰林村打造成为新农业生态示范村。”余宗建介绍说。(全媒体记者贺建平)

百姓幸福事

住上小洋楼过上好日子梁崇波生活蒸蒸日上

搬了新家,家里的儿子娶了妻,乖巧的孙儿也降临了,蓬溪县金桥镇翰林村52岁的梁崇波,难掩喜悦之情。他指着家里的两层小洋楼,高兴地对记者说:“如今住着新房子,水电气也全通了,我们一家6口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真的感谢党,感谢扶贫干部。”

走进梁崇波的小洋楼,屋内装修虽然简易,但宽敞的房屋整洁有序。梁崇波的爱人在前几年患病,几乎丧失劳动力,家中的一双儿女又在读书,自己又只能靠种庄稼为生,家庭的重担压在梁崇波一个人的肩上,生活的艰辛和欠下的债务压得他时常叹气。

年,梁崇波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村两委及帮扶干部千方百计帮助其解决困难。

考虑到梁崇波只有种地的收入,帮扶干部便将其介绍到附近的大雅柑种植基地打工。村上有建设需要劳动力的时候也把他叫上,并使用帮扶资金,帮其挖掘了一块两亩左右的鱼塘,同时对其进行易地搬迁,并于年住进了全新的小洋楼……

在帮扶干部和村委会的帮助下,梁崇波也自力更生,在务工的同时,管好家中的桃林及鱼塘,生活蒸蒸日上。

如今的梁家,儿女外出务工,减轻了家庭的重担,患病的妻子身体也渐渐好转。年,老梁的儿子娶妻生子,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现在,鱼塘每年的收入有几千元,两三亩桃林也长成了,卖桃子一年能收入几千元,平时打工也能挣个一两万……”在院里,梁崇波给记者算着他家的收入,脸上满是笑容。

(全媒体记者贺建平)

人物访谈

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拓宽村民增收路子

——访金桥镇党委书记黄华

金桥镇如何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进行无缝衔接,让群众真正享受到乡村振兴红利,近日,记者采访了金桥镇党委书记黄华。

据黄华介绍,金桥镇党员干部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通过正确把握收官之战的“战情”“战法”,实现了高质量脱贫,向县委和全镇人民交出了满意答卷。

面对未来发展,黄华表示,金桥镇将围绕县域副中心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坚持“规划先行、村民参与”工作导向。

金桥镇将坚持点、面、线统筹发展,优先对交通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的村组开展建设,全镇因地制宜,打出优势牌,整体推进、整体提升,形成竞位赶超、齐头并进、遍地开花的良好发展态势。

黄华介绍说,金桥实施“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农户)”的产业模式,通过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融合,把党组织建在合作社、产业链、基地上,以就业创业促发展,探索一条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从“输血”到“造血”的产业技术扶贫新路子,让村民获一技之长、促就业增收。

金桥镇同时利用区位优势,不断聚集人流、物流和产业资本,承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转移,引进具有实力的企业和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宽村民增加收入的路子,改善群众生活条件,让群众真正享受到乡村振兴的红利。(全媒体记者刘春燕)

记者手记

抓好翰林“五新”续写美好新篇章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交汇的特殊时期,“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既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重大判断,也是对如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指引。翰林村曾经上榜四川乡村振兴先进名单,如今产业发展势头旺盛,集体经济也开出“新花”。

要让翰林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就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新动能;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以乡风文明为保障,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

(李佳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1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