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是一座近者悦远者来的城市
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这里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这里生态优美环境宜人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蓬溪牌坊的故事
↓↓
走进如今的蓬溪县城,牌坊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近年来,蓬溪县将牌坊牌匾与书法、雕刻、绘画等融为一体,倾力打造牌坊牌匾城。日前,《巴蜀周末》记者探访了去年年底竣工验收的6座牌坊,感受牌坊与书法的融合之美。据了解,这6座牌坊都是对蓬溪传统牌坊的恢复建设,每一座都有引人入胜的历史和传说故事。
一座木质结构牌坊
曾经一说起牌坊,蓬溪的居民首先想到县城南、由蓬溪籍著名书法家沈鹏题写的“中国书法城”牌坊,其是蓬溪的标志建筑之一。
走进如今的蓬溪,牌坊已成为这座小城独特的风景线。在蓬溪县委党校旁,记者看到一座名叫“仰望高峰”的牌坊。牌坊四柱一字排开,除底座之外,均由木材构建,造型非常讲究,弥漫着一种古朴之气。
仰望高峰坊
牌坊参照了四川牌楼特征,设计建设大气恢弘,牌坊上的“仰望京华”四个大字,字形扁阔,体势开张,显得雍容大度。整个牌坊显出古典建筑之美,再加格调高雅的书法之韵,合成了一股馥郁馨香的悠远文化气息。
城市里的牌坊,不仅壮观,也体现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可以说一座牌坊,就是一段历史。
据记载,清代蓬溪知县廉吏李炘,是一位轻徭薄赋、关心民苦的好官。他捐出自己俸银葺学宫、筑西门堰、建奎阁;续修蓬溪县城四座门楼,东为“紫气长凝”,西为“地接瑶池”,北为“平临斗极”。李炘曾在蓬溪县衙书一联云:“官从千山万水而来,若坏半点良心,何以得归桑梓;民当四尽三空之日,但留一分余地,譬如积与儿孙。”每日观看,自我约束,以此提醒自己一举一动都要对得起蓬溪百姓,又在县城南门建有“仰望京华”坊。如今,复建后更名为“仰望高峰”。
两座砼构石饰牌坊
在蓬溪目前竣工验收的6座牌坊中,有五座位于香溪北路西湖桥至堰闸桥段。其中一泓清可坊和四桥映月坊主体材料为钢筋水泥,坊额、坊顶等部分由大理石点缀装饰。
一泓清可坊
一泓清可坊位于蓬溪县东门外,蓬莱书院前,明万历七年知县李建中(伟大药学家李时珍长子)曾经建有“一泓清可”坊。其命名出自宋人林稹《冷泉亭》中“一泓清可沁诗脾”的句子,此处用以描绘蓬溪沿河一带优美绮丽的风光。记者看到,新建的一泓清可坊,颇有明清牌坊的韵味,在碧绿的柳树掩映下,端庄高雅,其由著名书法家叶永生题写的“一泓清可”四个大字更使牌坊显得清新脱俗。
蓬溪县城河段,由上而下有四座桥梁:迎魁桥、飞云桥、文星桥、跨虹桥。天高云淡,皓月当空,四桥形影,倒映河中,被古时的人誉为“四桥映月”。这便是今天“四桥映月”坊的来历。记者看到,该牌匾的上联为“四道飞虹迎雅士”,下联为“满桥笑语感春晖”,由著名书法家何开鑫题。这幅对联,用笔精到,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引呼应十分紧密,与牌坊显得和谐益彰。
三座砼构木饰牌坊
香溪北路西湖桥至堰闸桥段的其他三座牌坊,分别是西山夕照坊、空谷梵音坊和佛岩夜灯坊,均为砼构木饰牌坊。其下部分为钢筋水泥结构,坊额、坊顶等部分由木材点缀装饰。
西山夕照坊
蓬溪县城西有一座山名叫凤凰山,蓬溪河环绕其下,每当夕阳西下,晚霞霞光便笼罩着县城。山上原来有晚霞亭,《晚霞亭碑记》有“晨晖暮后,全城皆赤”之句。“西山夕照坊”便来源于此。该牌匾的对联由著名书法家陈刚题,上联是:“活水煮夕阳霞光灿灿全城美”,下联是:“西山张幕照赤色蒸蒸遍地娇”,描述了晚霞笼罩全城的美景。
空谷梵音坊位于白塔禅院山下杨家沟口。此地毗邻赤城湖和白塔禅院,为一“丫”字型幽谷。晨曦初露,湖风徐来,静坐于此,依稀听见来至禅院的袅袅梵音,令人飘飘欲仙。
佛岩夜灯坊
佛岩夜灯坊距离空谷梵音坊不到百米。蓬溪县西佛尔岩下,岩间有燃灯石佛一尊。传说在明代万历年间飞到了潼川望川山,其灯便熄灭了,故有“佛岩夜灯”之说。“佛岩夜灯”四个大字由书法家杨旻题,其古拙而厚重,体现出其书法技法的老辣、扎实、精熟、稳健,在美学境界上表现为沉稳、力量、豁达、博大,不失为牌坊和书法结合的典范。
牌坊契合蓬溪人文底蕴
书法是蓬溪的“名牌”。年,国家文化部授予蓬溪“中国书法之乡”称号,蓬溪书法引起了全国书法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