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党百年连载丨天路叙事21封面新

北京中科白殿疯眞棒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js/

蒋蓝著

修筑成阿公路

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发起川黔战役,刀锋所向,摧枯拉朽,直指大西南。12月27日,南北两线解放军在成都胜利会师和平解放成都,国民党军队残部纷纷向川西南、西北溃逃,妄图继续顽抗。年初,人民解放军向阿坝地区进军,于当年9月前解放了原四川省十六专区(专员公署设于茂县凤仪镇)所属的茂县、汶川、理县、松潘、懋功、靖化等6县,同时在年2月解放茂县后,成立川西人民行政公署茂县专区专员公署。年7月,解放军发动黑水战役后解放黑水县。年12月,四川省藏族自治区建立(区府驻茂县凤仪镇)。年3月至5月解放军进入了整个草地地区,实现阿坝全境解放。年12月,四川省藏族自治区改为阿坝藏族自治州(州府驻刷经寺,年迁驻马尔康,年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并于年3月至7月在全州集中开展平叛斗争,巩固了新生政权。

为配合政治、军事斗争,迅速解放和安定川西北及广大的西北地区,改变川西北地区交通闭塞的落后状况,帮助民族地区发展和繁荣经济,在解放阿坝地区和建立阿坝民族自治州的过程中,年12月至年11月,党和政府筹备、修建了成都至阿坝县的公路,即“成阿公路”。

成阿公路是建国初期四川境内新建的第一条干线公路和第一条较长的山区公路,也是阿坝地区的第一条公路。

年春季,川西军区、川西交通厅报中央同意接修灌县至茂县公路,史称“灌茂公路”。年春,四川省交通厅、成都军区又决定将公路从茂县修到阿坝县城,由此统称“成阿公路”。

成阿公路全长公里。其中灌县至阿坝一段全长公里。公路起于成都西门,经过郫县、灌县,沿狭窄的岷江河谷而上,于漩口(72K处)进入阿坝州州汶川县;越飞沙关、沙窝子,抵达威州(今汶川)后跨过岷江,沿杂谷脑河右岸逆行,再经薛城、理县后到米亚罗,再沿来苏河行至山脚坝,翻越鹧鸪山,下至刷经寺,再上查真梁子到红原县龙日坝,在二道桥分路后,翻越海子山、阿依拉山,过查理寺,经麦尔玛,最后到达终点阿坝县阿坝镇。除成都至灌县段55公里系民国时期建成外,其余公里均为年3月至年11月期间修建。

年12月,西南军政委川西行署交通厅公路局“灌茂公路工程处”成立,川西公路局副局长杨克任工程处长,副处长为灌县副县长郭平,高级工程师张家声任总工程师,负责修建灌县至茂县公路。年初,驻四川省新都县原西南军政大学川西分校的七个队近千名学员,奉命改编为“川西军区教导一团”,该团团长苏新(羌族,老红军。后曾任茂县军分区参谋长、阿坝军分区副司令员、四川省藏族自治州副州长)被任命为“灌茂公路工程处”副处长,执行灌茂公路修筑任务。年3月,因政治、军事斗争的紧迫需要,交通部核准投资修建成(都)阿(坝)公路。正在灌县至汶川一线施工的“灌茂公路工程处”随即予以调整,担负起成阿路公路的建设。

年初,一批四川公路局留用了一批以前的工程师被调到公路工程处。该处在灌县城内的井福街征用了一所院落,职工和家属均住在里面,但该处的施工指挥部却设在灌县城外十多里处的白沙镇。

川西行署交通厅公路局早在年组织了4个测量队对路线进行踏勘,按照山岭区五级公路标准设计成阿路。测量队没有先进的测量仪器,只能使用罗盘、手水准、计步器以及自制的竹尺进行测量。白天测量,晚上回到帐篷再完成测量资料的整理。有时一天只能测量几百米,顺利时最多推进1公里左右。该路先后分灌(县)汶(川)、汶(川)理(县)、理(县)马(塘)、马(塘)海(子山)、海(子山)阿(坝)五个大段进行修筑。设计文件系先后分别编制,并随着当时的形势和施工进度的需要不断修订,有的路段甚至边施工边修改测设方案。

年3月21日,成阿公路(灌县到汶川段)工程举行了开工典礼。开工初期有军工名,负责重点工程施工;民工人,编为两个支队,负责一般路基土石方工程施工。路基工程完工后,又在灌县征集民工人,在广汉、什邡、德阳等县招收技工人,组成直属大队参加施工。年3月,因部分军工复员,又在成都招收民工人。至年最后一期工程时,尚有余人。成都地区及邻近各县先后有1名市民和农民参加成阿公路修筑。整个工程在长达四年八个月的施工期间,先后有军工、民工等共计3万多人参加到筑路大军当中。据不完全统计,在成阿路的修筑施工中,共有名筑路人员牺牲,可以说修筑成阿路,步步流血,平均每推进两公里半,就有1名筑路英雄付出生命。

当年的筑路工人桑利水,作为第一批筑路者参加了灌汶公路的修建。他在《修筑灌茂公路的山西人》一文中回忆说:

“年初,驻四川省新都县西门外原西南军政大学川西分校7个队约近千名学员,奉命改编为‘川西军区教导一团’,执行史无前例的修筑灌茂公路任务。我所在的四大队二队被编为一营三连。2月4日午后抵达灌县,三连的筑路任务被分配在二王庙后山(灵岩山)向西米半山腰拐弯处。当时的筑路不仅条件艰苦,而且也很危险。在一次工程事故中,我们团就有12名战士不幸遇难。三连学员均系原国民党九十五军起义校级军官。筑路不但是精神意志的考验,同时也是一种思想上的学习和改造。当时,连队施工配备的工具主要有:洋镐、铁锨、镢头、撬杠、8—12磅锤和炮钎(打炮眼用)。除此之外,连队还从学员中抽调两人组成锻工修配组,主要负责维修每天损坏的工具……灌茂公路地处山区,筑路战士要顺着岷江开出一条路来是很不容易的,而且还是使用洋镐、铁锹、炮钎等原始工具,一点一点把山劈开,遇到铁锤打不动的石头就只能先打炮眼。由于山陡,大家有时只能先把绳子拴到树上,再把绳子捆到人身上,就这样在半山腰(悬着)来回打炮眼,然后放入黑色火药、导火线,开山炸石,一米一米向前筑路。就用这种办法,战士们花费了近半年的时间,才从人迹罕至的大山中开出一条8至12米宽的公路……”(载《山西老年》年第5期)

文章里描述的是修筑从灌县翻越岷山余脉的公路,这一带地质条件固然困难,但海拔不高,山体大体稳固。而公路越往岷江上游延伸,山势越发陡峭,沙土垮塌严重,植被稀少,施工难度就越来越大。但我们从桑利水老先生的记述中,可以想象当时修路人栉风沐雨、完全依靠人力与血气在悬崖绝壁上掏出一条通天之路的绝世伟业。

年7月,灌县至汶川段73公里公路建成。年12月,汶川至理县段51公里建成。

年初,在公路修至理县后,因阿坝民族地区政治形势发生变化,为加强领导,组建“成阿公路筑路指挥部”,由茂汶军分区政委鲁加汉任司令员兼政委,高级工程师张家声任工程处处长,组织军工、民工及劳改队共同承担理县至海子山段公里公路的修建任务,工程于年2月完工。

年4月,成立成阿公路工程处,隶属交通厅公路局、茂县地委、茂县军分区三重领导,以军分区领导为主,负责海子山至阿坝县城段公里公路的修建,至年11月完工。至此,成阿公路全线贯通。

年11月10日,全长公里的成阿公路全线通车典礼大会和剪彩仪式在阿坝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所在地刷经寺举行。余名筑路英雄和当地数千藏、羌、回、汉各族群众参加了典礼。当时《人民日报》、《四川日报》均予专题报道。

成阿公路通车纪念章

成阿公路连接起内地和阿坝民族地区,堪称藏、羌、回、汉各兄弟民族团结的纽带。

成阿公路工程艰巨,条件异常艰苦。路线翻越崇山峻岭,穿过原始森林和草原泥沼地带,其中大部分路段处于高寒冻土山区。全线平均海拔在米以上,最后的多公里路段平均海拔在米以上,其中鹧鸪山海拔米,查真梁子海拔米,海子山海拔米,阿依拉山海拔米,覆盖积雪终年不化。沿线人烟稀少,山势崎岖,气候恶劣,地质复杂;高山深谷、悬崖峭壁、滑坡流沙、林海泥沼,无所不具;加之运输供给线长,给筑路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但在全体筑路人员的艰苦努力下,筑路者大声喊出了“公路修到云里去,石头都听咱的话”的豪迈口号,仅用了4年零8个月便实现全线竣工。

尽管通车了,但从马尔康到成都也需2天时间,出来住汶川,进则住宿于理县。中途翻越鹧鸪山时,汽车引擎的呜呜声完全是“老牛拉破车”。司机们翻越终年积雪的鹧鸪山总是分外小心,当年翻山就得花上半天时间。特别是遇到雨天和下雪,司机无不胆颤心惊。即使如此,在鹧鸪山每年都有三四十台车栽进万丈深渊的谷底,所以鹧鸪山素有“死亡之谷”之称。很多来往的旅客只要是翻过了山,都会庆幸地说:我又算活过一次。

在成阿公路的修筑史中,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仅军工系统就有一等功臣、二级筑路模范袁泽善,一等功臣兰居禄,二等功臣陈开云、张大志等。由于施工任务艰巨、施工条件艰险,不少筑路人员为之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据《阿坝州交通志》《四川省交通史·公路志》的记载和年10月16日至17日四川省公路局、阿坝州公路局在米亚罗烈士陵园、理县烈士陵园的实地考察:

年7月1日中午,解放军四川省公安总队二四团二营六连正在理县米亚罗八角碉口路段施工,山体突然大面积垮塌,该连包括前来送饭的炊事员在内的10名战士,被塌方在顷刻间覆埋,壮烈牺牲,其中年纪最小的战士仅19岁,同时造成轻重伤11人。长眠于此的十名筑路英雄分别是:副班长历仲文、战士韩福元、黄天尧、夏袿衼、温忠明、李元林、李真杨、唐先沛、曾建民和炊事员黄绪运,他们分别来自内地的蓬溪县、资阳县、简阳县、富顺县、巫山县、营山县等地。

据不完全统计,在成阿路的修筑施工中,共有名筑路人员牺牲,人重伤(《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年10月版,第页)。可以说,成阿公路是多民族兄弟用生命与鲜血凝结而成的一条通天之路。

为了纪念成阿路的贯通和为之付出生命的筑路英雄,年2月,在理县至海子山段完工后,成阿公路筑路政治部、指挥部和四川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理县修建了“四川省成阿公路修建纪念塔”,镌刻了名为修筑成阿路献出生命的英烈名录;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川省公安总队成阿路政治部、指挥部在理县米亚罗修建了“筑路烈士纪念碑”,镌刻了10名烈士的名录(据《阿坝州交通志》,在成阿路的修筑施工中,共牺牲名军、民工。理县纪念塔、米亚罗纪念碑刻录名录共计名。推测:其他24名亡者或为犯工,或为修筑海子山至阿坝县城段时牺牲,其名录在理县纪念塔和米亚罗纪念碑上未有刻记)。(吴汉东《读史明志(一):由成阿公路开启的阿坝公路建设史》)

时至今日,成阿公路仍然是阿坝州最为重要的干线公路。它的终点与阿(坝)久(治)公路相接,可通青海省;又于龙日坝(K+处)与龙(日坝)郎(木寺)公路衔接,可达甘肃省兰州市。在阿坝州境内长公里。现在的国道线、国道线分别通过此路成(都)汶(川)段和成(都)刷(经寺)段;刷经寺至龙日坝段现属省道线,龙日坝至阿坝县城段现属省道线。以这条大动脉为骨干,后来逐渐联通了州内各县公路,对阿坝州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促进作用。

作者简介

蒋蓝,诗人,散文家,思想随笔作家,田野考察者。朱自清散文奖、人民文学奖、《黄河》文学奖、中国报人散文奖、西部文学奖、中国新闻奖副刊金奖、四川文学奖、布老虎散文奖、万松浦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主任,四川省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四川省散文学会特邀会长,成都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已出版《黄虎张献忠》《成都笔记》《蜀地笔记》《踪迹史》等文学、历史专著。曾任《青年作家》月刊主笔、主编,现供职于成都日报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4710.html